第八十八章 诗八百
作者:
夏侯龙城 更新:2023-03-17 09:35 字数:2734
李孟羲能一心三用,一边跟刘备说话,一边照看弟弟,还一边编甲。
砖头越来越调皮了。
李孟羲要把改好的铁胄戴弟弟头上。
“不戴!俺不戴!”砖头捂着小脑袋,一头把自己脑袋扎进一堆包袱之中,说什么也不肯戴沉甸甸的头盔。
李孟羲无奈,只好作罢。
形式最简单的扎盔成功做了出来,李孟羲考虑做更复杂的进阶版头盔。
一般中国的古装电视剧中,出场的士兵的头盔都没有对面部的防护。
而在国外的影视剧中,经常看到有把面甲一揭下来,就能把脑袋全部遮挡住的板甲盔。
这么一比较,好像中国古代甲具疏于对面部的保护一样。
其实中国古代的军事科技领先世界很久,铠甲的防护面积长期远超周边的地区。
影视剧的道具大多很不考究,与影视剧不同,汉代哪怕更早的秦代,都有大批的能防护住面部的铁胄。
李孟羲现在要做的,就是这种除了眼睛露出来外,头部其他面积完全防护的头盔。
这种更复杂的头盔,大体结构依然是像一个桶状,戴头盔的时候,就像把一个桶露在头上,然后,眼前挖出来一长溜用于观察外边的视窗,头盔大致就是这个样子。
已给砖头做好的头盔,像个帽子,要把帽子改成摩托盔,就得接着往下编。
李孟羲忙着编头盔,没时间陪弟弟玩,弟弟在车上滚来滚去,嘴里一边滚,一边语调奇怪的背着昨天教他的诗。
刘备听到,大为惊奇。
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刘备听了几遍之后,大致确定了,是这四句。
在心里默念了数遍,只觉韵律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虽说通俗直白,可最后一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句,暗藏哲理。
初听此诗,刘备甚感新奇。
“孟羲,诗是你做的?”刘备问。
李孟羲抬头,一脸茫然,“啥?”
“”离离原上草。”
“奥。”李孟羲挠着头,“不是我,是家师所作。”
李孟羲不想剽窃古人,于是把这诗推给了根本不存在的老师。
刘备一听,竟然信了,他问李孟羲老师的名讳。
李孟羲摸了摸鼻子,忍俊不禁,“家师闲云野鹤,从未透漏过名姓,他叫什么,我也不知。”
李孟羲胡乱编个理由,搪塞过去了。
而且看样子,刘备信了,他真的相信李孟羲有一个闲云野鹤一般的老师,不然,无法解释李孟羲年不满十岁,一身学问。
刘备又把四句诗吟哦了一遍,感慨到,“你老师真是奇人也。”
李孟羲笑而不语。他又低头编甲。
片刻后,“其实这四句诗后,还有四句。”李孟羲幽幽说到。
“奥?”刘备忙勒住了缰绳,让马慢行,刘备探身,看着李孟羲,要他快点说后四句诗。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离别情。”
李孟羲沉吟,把整首诗全背了出来。
这首诗精华只在前四句,李孟羲把后四句背出来,刘备默念了一遍,觉得后四句差点意思,甚至有点觉得狗尾续貂,不由觉得可惜。
有珠玉在前,后四句实在单薄。
砖头滚了过来,他用小脑袋挡在李孟羲的眼睛和手里铁胄之间。
弟弟瞪大着眼睛看着李孟羲,“哥你说的什么吗?”弟弟问。
“没有说什么啊。”工作被弟弟打搅了,李孟羲无奈。
“你说的不是离离原上草吗?”砖头用手捏着哥哥的耳朵,要哥哥认真跟他说话。
弟弟的语言能力太差,他说话也就李孟羲能理解透彻。
弟弟是问,你说的不就是离离原上草吗,后边的是啥?
后边的四句没背的价值。
李孟羲抽了抽鼻子,“砖头,教你背别的诗吧。”
砖头一听,眼睛瞪大更大了,“什么吗?”
“跟着我读啊,鹅~鹅~鹅,”李孟羲连鹅三声。
弟弟咯咯的笑了。
鹅鹅鹅,跟什么奇怪的叫声一样。
李孟羲无奈,“鹅鹅鹅,曲项向天歌。”只好两句连一起。
弟弟这才跟着读了。
然后是,“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砖头跟着读了好几遍,突然问,“是大鹅吗?”
“对!就是大鹅。”李孟羲笑了。
这首诗挺好,挺适合教小孩儿的,弟弟读了两遍,就能听懂是说的鹅。
“鹅咬人可疼了哥,我可小的时候,鹅咬我指头了。”
弟弟一本正经把手指伸过来,指着手指说鹅咬的地方。
李孟羲笑得不行,他摸了摸弟弟的脑袋,“你小时候?你现在就是小时候啊。”
“是可小可小那时候。”弟弟争辩,说他很小很小的时候被鹅咬了。
至于怎么被鹅咬的,弟弟也说不清。
鹅,大公鸡,狗,是农村三霸。
不说弟弟了,李孟羲前世小时候也被鹅给追着跑。
想到了小时候,李孟羲傻笑着停不下来了。
再聊着聊着,兄弟两个不背诗了,开始聊鹅怎么做好吃。
李孟羲一会儿说清蒸,一会儿谁红烧,一会儿又说烤,一会儿又说酱卤,弟弟听的快流口水了。
“那好吃吗?”弟弟一脸的憧憬,他憧憬着哥哥把大鹅给做成好的他,然后他啊呜就是一口。
“可好吃了!”李孟羲擦了擦嘴角。
说着说着,他自己也要流口水了。
再说半天没声音的刘玄德,刘玄德在旁听到了诗,然后又背了下来。
“孟羲,这也是你老师所作?”刘备好奇的问。
“嗯!”李孟羲点头。
把诗推脱给根本就存在的人,他一点儿心理压力都没有。
刘备大奇,“这第二首诗,亦是上佳之作。冒昧一问,孟羲,你老师做过多少诗?”
小时候有过一本书,叫《唐诗八百首》。
“老师作诗,有八百首。”李孟羲想也不想,就答到。
“八……八百?”刘备惊愕,舌头有点打结了。
这一下,把刘备惊的不轻。
世间当真有人能做八百首诗不成?
刘备的怀疑很正常,不同于唐代,造纸术取得突破近展,印刷术也有极大进展。
汉朝蔡伦虽然改进了造纸术,但纸张的产量依然低到令人发指,这个时代,竹简记录文字依然是主流。
所以,在唐朝流传下来八百首诗,和跟从汉朝流传下来八百首诗,不是一个难度。
刘备或许不知,有的人不止能做诗八百首,唐朝的李白,据传一生作诗几千首。
回过神来,刘备忙问,“孟羲啊,你老师如此人物,八百首诗,你记了多少?”
这把李孟羲给问住了。
到底自己,会背多少诗呢?真算不出来,八百肯定是没有的。
“我记得多少,一时半会儿,也梳理不清。”
“只是老师学问,我未得其一二,当真是一大憾事。”李孟羲心有感触,感慨不已。
唐诗宋词,那么多。
可前世除了学校学的,其他课外读物,读的很少。
全唐诗何止万首,李孟羲会背的,估计连一百都没有。
李孟羲说未得老师之一二学问,刘备也为他感到惋惜。
到底是何等人物,才能教出李孟羲如此俊才呢?刘备好奇。
好奇的同时,刘备有些为李孟羲不公,李孟羲那位神仙一样的老师,既然教了李孟羲,为何不教他军略?
难道不知,此子于军略一道,天赋异禀吗?!
既然教了人家,为什么又不好好教?
当真是,误人子弟!
想到此处,刘备气的一拳砸在了自己大腿上。
李孟羲看着突然发火的刘备,一脸愕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