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高考那一年 第137节
作者:远上天山      更新:2023-02-28 12:59      字数:5662
  周围有不少人带了透明的垫板进考场,主要是防止课桌凹凸不平影响考试状态,z中附属的教室环境还是不错的,采光很好,不过考场白天照样开着灯,他们考试的时候视线并不受影响,唯一担心的大概就是考听力的时候考场外面吵,相比z中,附中这边就是z县的闹市区,确实有会吵的可能性。
  坐下来之后,纪时先撑着下巴眯了一会,养精蓄锐。
  高考明明十多年前有过一次,可再经历一次,他依然有种无法冷静的感觉。
  与其说是紧张,更多的其实是激动。
  考场前,两位监考老师依旧在忙忙碌碌,检测仪偶尔会嘀两声,但基本都是因为学生的衣服和鞋子上的金属装饰。
  考场里的气氛却很沉闷,不像月考或者模拟考,考场里基本都是熟人,大家一会儿就转过去和你说说话,再和他聊聊天,实在无聊就转来转去,看考场里都有谁在。
  可今天,高考的气氛的确和平时不同。
  没有人说话,所有人的状态都很紧绷。
  头顶上的时钟一直在行进着,坐在里面却有种度日如年的感觉,纪时一开始还好奇地看着监考老师的动作,可重复次数多了他也没耐心了,干脆就呆坐着发呆了,或者盯着自己的准考证号看。
  其他绝大多数人都和他差不多,动作几乎一致。
  纪时耐心地等着,终于,考场里人已经来齐了,距离考试开始还有10分钟。
  广播里响起了提示声,基本是关于考试的注意事项这些,两位监考老师也回到了讲台,在他们手边,是用牛皮纸包着的厚厚的语文试卷。
  语文考试从上午9点进行到中午11点30,文科生另外多30分钟的附加题时间,分值160分。
  纪时感觉自己的心脏这时候微微有些加速,这是和平时月考截然不同的感觉,平时的月考并不会给他这种紧张感。
  虽然心里说了很多遍要平静,但纪时更清楚的是,这是一场决定他命运的考试,无论他曾经考过怎样的分数,但在这个考场上考出来的成绩才决定一切,这次如果失败的话,之前考过一百次都没有用。
  但纪时也并非会被这种想法恐吓住的人,他毕竟努力了一整年,今天也是他来收割这些努力的日子,他已经把刀磨好了,就差一个收割的动作而已。
  他一定可以的!纪时内心坚信着。
  监考老师先按要求发下了答题卡,硬邦邦的纸面,不能随意折叠,纪时先在名字一栏写下自己的名字,又把准考证用签字笔填在格子上方,用涂卡笔把对应的数字涂满。
  语文的答题卡比较厚,也很干净,但纪时并不太喜欢在这种纸上写字,太硬了,他握笔比较用力,写在上面反而显得字太板正,不够好看,当然,他的字本身也不是特别好看的那种,他买的诗词字帖倒是都被他描完了,可写起字来还是难看,好在字迹清晰,不至于让改卷老师看不懂。
  纪时上初中之前都没有接触过答题卡,第一次用答题卡还是中考,他上的那所初中是没条件提前给他们买答题卡练的,题目全靠老师们手动批改,所以第一次用的时候,老师们一遍又一遍地嘱咐他们,注意答题卡顺序,有的答题卡是从上往下来的,有的答题卡是从左往右排的。
  关于高考也有传闻,说前后两人拿的答题卡顺序不一样,所以想抄也抄不到,还有种说法是,如果前后左右的考生选择题相似度过高的话,也会被系统判定为抄袭。
  但传闻究竟是不是真的谁也不知道,这么传的时候总有人信誓旦旦说某届有人抄了被判了,可这个人究竟是谁,是不是他们学校的也没人知道,就像那些被清京退学的神奇人物一样,也属于神话传说的范畴。
  发完答题卡之后,监考老师终于把试卷发了下来,考生们被要求先检查试卷有没有错印、漏印,这种情况基本不会存在,平时月考他们都遇不到,更别提在高考考场上了。
  但高考毕竟是高考,就连平时最粗心大意的学生这个时候也会把试卷翻过来,认真检查一下前面,再检查一下后面。
  翻到最后一页的时候纪时并没有很仔细地去看,可他却瞥见了这次高考的语文作文,和他印象中一样,就是那篇绿色生活。
  这篇作文纪时提前看过资料,也做了一定的准备,但他并不确定自己的重生会不会影响到什么,比如说让当年的高考作文题发生改变。
  可作文的确还是那一篇,没有丝毫的变化。
  纪时不知自己该不该庆幸,但从某种程度上说,他依然是紧张的,当年高考是什么情形他确确实实已经不记得了,可现在,他正身处考场之中。
  这份紧张与不安,和十年前相比并没有什么变化。
  第150章 考试二 语文进行中
  纪时深吸了一口气,在考场广播提示考试开始之后拿起笔,从第一道题开始看。
  他用的是平时常用的那支签字笔,但不知是因为紧张还是别的原因,刚写的时候画了好几道笔迹才清晰了些。
  纪时揉了揉脸颊,让它看上去别那么绷,让自己的面部表情显得柔和一些。
  他注定无法只把高考当成一次普通考试来看待,但为了考出好成绩,平和的心态是必需品,他相信,如果他觉得紧张的话,那么他身处的这间考场,以及整个z县所有的考生,大家的紧张情绪必然都是一样的。
  这张试卷他也只对作文题有印象而已,其他题目他都不记得了。
  其实高考试卷和平时月考也没什么区别,题量一样,难度或许不同,但他们月考也是出过有难度的试卷的,可高考试卷就是给人一种神圣感,做题的时候都得小心翼翼的,生怕把试卷给蹭坏。
  四道语言文字应用题,第一道要选出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例子就是弹劾和弹丸之地这类词,纪时这题选的c,a是亏在责难这一项上,b选项的泊位和淡泊明志,b项的叶韵和一叶知秋纪时也觉得是一个读音,结果回家百度之后他才知道,叶韵的叶居然读xie的二声,这个知识点他们平时压根就没遇到过。
  好在有泊位这个词,停泊这些都读bo的二声,这个词只有在湖泊的时候读po第一声。
  d项考了扪参历井和参差两个词,这显然是两个不同音的词,加上六畜和畜牧业,乍一眼看过去人真的发昏,好在c项的三个词都是常见词,他平时也练过这几个词的题目,否则只要出卷人在c项里放一个他不认识的词,那纪时还不知道该选什么。
  不少词语他也没有百分之百的把握。
  纪时小学的时候语文成绩不错,他以前就爱看小说,所以词汇量在同龄人里属于比较多的那批,可语文这一科越学越懵越学越难,就在于这种多音字,比如这次考试的所向披靡和风靡是一个音,可和它长相比较近的斐纪时就习惯性地读第一声,其实人家应该读第三声。
  只能说,不愧是高考,真的不是一般的刺激。
  考试本身就有压迫感,会让人平时确定的知识点在反复念一个词七八遍之后变茫然,自己甚至都忘了这个词究竟该怎么读了。
  最好的状态就是头脑清醒,能够在第一时间判断出对错,即使其中有自己不确定甚至不会的选项,可一开始盯准了那个对的不放,也不犹豫,反而会离正确答案最近。
  这就是所谓犹豫就会败北、果断就会白给的梗。
  纪时发现,高考可能还没有平时月考那么专注,因为他会一边做题一边提醒自己这是高考这是高考,像是害怕自己注意力集中不了似的,然而这种情况却反而会导致注意力不集中。
  这样下去绝对不行,所以纪时没在第一题上纠结太久,直奔第二题和第三题。
  平时月考也是一样,只要进入考试的状态,注意力自然就会集中起来。
  第二题考了四个成语,满城风雨、信手拈来、防患未然……看这些成语在具体的语境里是不是适用,这道题相对比较简单,纪时选了d。
  语言文字题的第四道居然考了《海的女儿》是哪位作家的哪位作品,还考了世博会相关的内容,纪时本来以为他们高考不会考世博会的,好在平时语文老师已经给他们做过相关练习了,纪时编了一段祝福语上去。
  这种题他写的时候很仔细,因为担心自己会写错别字,题目能不能得高分倒在其次,要是因为错别字的原因扣了分,他绝对想哭。
  现在其实还好,因为纪时每天都在写字,不管是汉语还是英语他写错字的几率都不高,除非他不认识一个字但又不得不写,他就会假装一个很像的字,故意写得模糊让改卷老师看不清楚——改卷老师一般都能揭穿他的阴谋。
  反而是工作之后,用电脑的频率比用笔的频率高得多,乍然写字,写错别字的几率就很大,明明脑子里想的是正确的字形,写在纸上的偏偏就是错的。
  从世博会这道题来看,出卷老师还是很仁慈的,好歹写了安徒生和《海的女儿》就能拿分,就等于白送,而且写一段对世博会的祝福,只要语言诚挚就行了,改卷老师也不能判定说某个人的祝福不好吧?
  纪时是这么认为的。
  文言文考的是欧阳修的《南阳县郡谢氏墓志铭》,还好,属于唐宋散文,没有折腾那些先秦作品给他们,纪时把文章浏览了一遍,选择题部分都不算难,翻译的部分他估计自己会扣上一点分数,因为他在这种题上从来没拿过满分,水平毕竟在那里。
  古诗词部分照样是纪时的老大难,高考的变态之处也体现在这里,一首好好的王昌龄的诗,出卷人非问他,由送别季节可以想到柳永《雨霖铃》的哪个句子?
  纪时很想说,王昌龄和柳永根本就不是一个时代的,这问题问得王昌龄都想哭,好在他背过《雨霖铃》,他要是不会呢?
  后面考了两句分析感情的,纪时不太擅长作答这种题目,可他高三毕竟练过不少次了,勉勉强强还是能够答出来的。
  他比较无语的是最后一题,明明考的是王昌龄,试卷里又借了一个明代人鉴赏王昌龄诗句的话让他们来分析,本来他对王昌龄想表达什么就有些模糊,现在还要去想这个明代人说的话是什么意思。
  当然,抱怨归抱怨,在答题上纪时还是很合格的,他不会因为抱怨就拒绝答题或者一边答题一边心里烦躁,王昌龄还不至于让他这样。
  接下来是名句名篇默写题,这一个部分出题要比他们平时月考难些,没有考《论语》上的句子,考的是《诗经·卫风》、《荀子》和《战国策》,不见复关的后一句,纪时不太确定,这句他们平时积累得很少。
  可该写的答案还是要写的,不管他会不会。
  终于到了纪时最头大的阅读理解部分。
  考试进行到高考阶段,纪时觉得自己已经是一个合格的语文答题人了,哪怕题目再有难度,他都能够面不改色地把各部分题目答完,不管怎么说,他觉得难的语文题,难到的也是绝大多数学生,能在这样一门科目上占据优势的是极少数。
  像《卫风》考的这一句,他们班能填出答案的可能不超过五个人。
  不管怎么说,他只要把他会的、有把握的题目写出来就好。
  阅读理解第一题题考的是阿城的现代文,分析某个形象,分析环境描写和人物刻画,纪时答题的时候已经彻底冷静了下来,考试也进入了后半段,他没有心思再东想西想,整个人已经完全投入到了考试的状态中。
  他的确不喜欢答阅读理解,但这并不是他自己能够决定的事情,他的喜欢与不喜欢并不重要。
  纪时尽自己最大努力去做答,他用笔在试卷上把该圈的重点全部圈了出来,再代入题目,不肯错过题目中的任何一个细节,之前在月考里是怎么做的,纪时也在这次高考中原原本本地发挥了出来。
  时间还有62分钟,纪时的视线终于投向了本次考试的最后一项作文。
  以“绿色生活”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这个题目纪时从回到高三的第一天就在想,文本里是这么介绍的,说绿色和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他只记住了绿色生活这个题目,却忘了作文要求里有什么,当然,他搜集了一些和绿色生活相关的资料。
  原本他更多的是从环保的角度去考虑,但现在想想,可能写成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角度会更好,因为考卷上提供的内容并没有去强调环保,只是说绿色生机勃勃,与生命、生态紧密相连,从生态的角度来看,环保这种想法当然也没错。
  纪时在构思,是把它写成一篇记叙文还是议论文,或者散文更合适一些?
  也不知道曾泰然会怎么写,纪时猜测对方应该还是会用上爷爷这个人物,以老人家开始,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一个不错的切入点。
  那他呢?
  纪时不想写得太过高大上,因为这几年苏省的作文虽说有些莫名其妙,但朴实的文风在改卷老师那边反而会受欢迎一点,《绿色生活》这个题目也很难去写什么太华丽的东西。
  纪时手撑着下巴,视线盯着黑板上方的时钟,思绪却在飞速转动着。
  他脑海中翻滚着多年以后看到的景象,有很多相关的例子,有现实的,也有非现实的,还有像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样的话,纪时决定写一写自己亲眼看到的东西。
  上一辈子他写了什么内容自己已经记不清了,总之他语文分数很烂,作文必定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可现在,他重新审视这个标题,发现题目并没有他想象中那么难,也不变态,主题是什么,该有什么思路他也已经有了想法。
  写吧。
  纪时在草稿纸上写下了作文的第一句,确定语句通顺之后,他打好腹稿,开始在答题纸上写。
  这篇作文他毕竟酝酿了很久,下笔的时候是很轻松的,他觉得重点在于理解作文的要求,不偏题,反正他并不是一类文的水平,只要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尽量拿高分就行。
  第151章 考试三 就让他亲自验证一下……
  在纪时抓紧时间写作文的时候,考场里其他人也都在加速写着题,今年的语文确实给人一种新鲜感,乍一看过去确实会懵,但每年考试都是如此,一类型的题目刚出来的时候都是新的,只不过被解析、被重点关注再变成各大高中平时练习中的必讲题,新颖的题慢慢才会显得老套。
  《绿色生活》这篇作文也差不多,仔细去剖析的话,它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只不过现在的他们对这方面的概念还比较少,不管怎么说,绿色还算是一个新颖的话题。
  但——有章可循。
  纪时一边写一边顾虑着字数,字数超太多是不行的,但又不能太少,所以在写主要内容的时候,他根据字数来确定自己举例的数量,他可以举的例子不少,举例子最大的问题在于隔阂感,例子举多了之后情感会自然而然地降一层,写作文的时候纪时其实不太爱用举例子的形式,这样的确会显出自己学识丰富文采斐然,可真情动人在他看来更好。
  他仅有的几次作文高分也是靠写家人的话题拿的。
  但这个作文题从家人的角度切入很有难度,不是轻轻松松就能写出来的。
  纪时只在最后填充了几个例子,用以证明绿色生活产生的良好效果。
  一篇作文写完之后,纪时特意检查了一遍,看自己有没有一时手快把字写错了,或者哪里语句不通顺,好在都没有。
  考试还有10分钟结束,纪时的视线不受控制地飘向四周,果然,考场里其他人基本都在检查试卷,大部分人都已经把笔放下了。
  纪时又检查了一下答题纸,该填的也都填了,几道选择题他看了又看,确认自己没把字母给填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