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7章 航天产业竟然如此暴利
作者:
奶味小布丁 更新:2023-03-22 21:14 字数:6284
面对新时代的变革,他旗下的企业倒是很会抓住机遇,有些企业甚至都不要他去说,就能够明白全球卫星通信网络,对现代化信息时代具有如何的威力。
积木软件公司就是如此一家企业,当获得老板想要建立一个高带宽、超稳定、低时延的卫星通信网络,就已经悄悄的将自己的相关计划进行了修改。
软件方面倒还好说,需要修改的并不算很多,但是和智慧城市大脑相关的硬件配套设施,却是可以进行诸多的应用,加入物联网已经是势在必行。
积木软件公司积极修改接口标准,联系合作企业,让他们紧急适配自己的新标准,好在这个时候,城市化建设当中使用的这些设施还不算是很多,修改工作量和成本并不算很大。
当城市各个环节都加入了物联网,那么城市智能程度将会更高,和现有的标准相比,不知提高了多少个档次,这也是为什么积木软件公司如此积极的原因。
为了适应新时代的变化,中国联通公司也在积极的将现有的光纤网络进行升级,虽然还没有全面升级的必要,但是也在关键环节,增加了新的标准。
这对于地面固定光纤网络配合新的卫星通信网络,以及马上就会推广使用的新无线通信接入终端,形成一个新的通信技术标准体系,让我国物联网应用成本更加低廉。
就在大家正在关注新一代智能手机、全球卫星通信网络、自动驾驶汽车等等热门话题的时候,未来空间技术公司的发射场上,则是另一番热闹景象。
由星际快车公司研发的航天飞机运输到未来空间技术公司这边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为了保证测试万无一失,在这边经过了几个月时间的检测,终于到了真正实验发射环节。
而且这个时候未来空间技术公司刚刚完成了玄天科技公司委托的通信卫星发射任务,有足够的人力和精力来完成这一项同样会载入我国航天历史的测试实验。
这次测试并没有打算静悄悄地做,而是邀请了央视和亚视的节目组,来到现场观摩,因为这标志着我国的航天将会进入新的一页。
虽然航天飞机并不属于新概念,鹰酱已经使用了好几年,但是相比起鹰酱的航天飞机,我们在这方面是后发先至,技术上面领先对方不是一星半点。
不说安全问题,但是发射成本就比对方具有强大的竞争优势,星际快车公司的航天飞机真正的做到了高发射频次、低维护成本、高稳定性、高安全性,高自动化等特点。
可以说星际快车公司的航天飞机,是我国材料、航天、电子、软件、设计等领域的巅峰之作,是我国工业皇冠上的明珠,是我国大规模太空开发的起点。
为了配合航天飞机的测试,未来空间技术公司都延迟了自己的空间站剩余太空舱的发射,准备等到航天飞机首秀之后,再通过航天飞机来完成剩余太空舱的发射。
经过两家企业的严格检测,都一致认为,现在的航天飞机状态处于前所未有的好,达到了测试实验的要求。
其实按理说,星际快车公司的航天飞机,拥有强大的自检系统,需要人工检测的环节并不多,根本就不需要花费如此长的时间进行检测。
这么做主要是还第一次太空发射测试,大家都是出于谨慎考虑,今后使用航天飞机强大的自检系统,就可以完成绝大部分检测环节,人工检测的机会并不多。
之所以要配备强大的自检系统,主要是为了避免像鹰酱那样,每一次检测花费的时间非常长,检测维护成本特别高昂,每次检测维护需要将航天飞机几乎完全拆解再重装,减少了航天飞机的使用寿命。
当然,拥有如此强大的自检系统,少不了天工精密仪器公司的各种超级传感器,能够对航天飞机的各个环节进行状态检测和感知。
拥有强大的自检系统,执行任务返回的航天飞机,只需要开启自检系统,短短一两个小时,就能够自检完成,然后由人工对外部的一些设备进行自检,全程不需要半天时间。
而且也不需要像鹰酱那样,将航天飞机全部拆开,然后对各个零部件进行检测,那样不仅耗时,而且成本高,使用寿命也会减少。
而且每次拆解组装其实还会增加新的问题,只要组装的过程中出现一丝的瑕疵,就会为酿成安全隐患,这也是为什么鹰酱的航天飞机事故率那么高的根本原因。
发射台上,体型庞大的航天飞机挂在体型更加庞大的火箭箭体之上,让发射塔上的两者显得更加震撼人心。
来自央视和亚视的节目组,在发射之前拥有比较近距离的拍摄机会,将发射前的状态进行了较为全年的记录。
然后就是发射准备环节,这个环节就不允许记者在现场,避免出现意外,记者只能是远远的站在外面,使用摄像头拍摄忙碌的发射准备过程。
发射准备工作完成之后,就正式进入发射阶段,这边也没有拖时间,准备工作完成第二天,气候非常的不错,发射也就如期进行。
对于发射过无数次火箭的未来空间公司而言,员工的心情还是非常的平和,并没有如记者想象的那样,现场充满紧张气氛。
等到现场发射指令发出之后,火箭喷射出庞大的白烟和火光,缓缓的载着航天飞机向天空攀爬,而这时候,亚视和央视都第一时间将这个画面对外发布。
航天飞机之前能够研发和制造的只有鹰酱和北极熊,再也没有第三个国家能够有此实力,现在我们正式成为第三个国家,怎么能够不让人激动。
央视第一时间就向国内广大百姓报告这个喜讯,而亚视则是向全世界宣告,中国正式成为超级航天大国,能够彻底和另外两个国家平起平坐。
虽然看上去我们还没有登录月球,还没有登录火星,但是就我国具备的技术储备,这些工作只不过是早晚的事情而已。
果然两家媒体的报道,引来了全世界的关注,让国内民众和国外民众知道,原来我国也悄咪咪的完成了航天飞机的研发和制造。
现在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到了未来空间技术公司,以及那越来越快的火箭上面,当火箭完成了自己的工作之后,就剥离开来,与此同时航天飞机的动力系统瞬间就运作开了。
火箭结束了自己的使命,缓缓的按照程序设定,返回到地面发射塔,执行回收任务,而航天飞机自己一个孤单的身影,义无反顾的冲入太空,向着预定轨道出发。
全程也才短短十几分钟,但是发射过程异常顺利,动力系统交换也是异常顺滑,没有出现任何意外,这个时候其实已经标志着航天飞机发射任务顺利完成。
原本平静的地面发射指挥中心,也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虽然这个结果已经在他们的意料之中,但是真正做到了,还是一件非常值得庆贺的事情。
航天飞机在太空驻留两天之后,获得各种测试数据之后,就缓缓的返回地面,而在返回的时候,将一颗废弃的卫星给带回了地面。
这个任务没有对外做任何公告,主要是内部测试使用航天飞机回收废弃卫星,当然,也不仅仅只是回收废弃卫星,这种技术能够做很多其他的用途。
等到航天飞机顺利的降落在未来空间技术公司的发射基地的时候,标志着我国的航天飞机首次测试发射任务圆满的完成。
然后就是对返回的航天飞机进行全方位的检测,这次也没有使用自检系统,而是拆开了,对各个零部件进行细致的检查。
不过在人工检查之前,先启动了自检程序,获得自检数据,然后再人工检测,方便后面对两种检测结果做对比。
人工检测花费的时间可是非常的长,因为就算是再减少零部件,数量也是多达上百万个,每一个都需要做详细的检查,时间不可能缩短。
但是经过这次首飞之后,未来空间技术公司直接就向星际快车公司下达了6架航天飞机的订单,算是让星际快车公司不至于亏损。
其实未来空间技术公司暂时用不上如此多的航天飞机,按照他们的发射任务,最多5架就足够了,但是不管是5架还是6架,总价其实差不多。
因为星际快车公司本就没有打算在这上面赚多少钱,只需要保本就可以,未来空间技术公司如果只采购5架的话,那么单价就要高很多,6架的话,单价就低很多。
反正按照星际快车公司的意思,不管你采购多少架航天飞机,我们都不会亏损,羊毛出在羊身上,提高单价就是了。
由于是第一次研发航天飞机,航天飞机的成本主要是在研发费用上面,原材料成本等反而占据的比例并不高。
不过这次的航天飞机虽然没有赚到钱,但是对星际快车公司的技术积累具备非常重要的意义,未来的改进型号,研发费用就会大幅降低,那时候可能会赚点辛苦钱。
虽然在航天飞机上面没有赚到钱,但是星际快车公司通过技术授权,从华夏军事工业公司手里赚了很大一笔技术授权费用,算是他们这么长时间研发的辛苦费。
就在这边未来空间技术公司进行人工检测的时候,星际快车公司那边就加紧生产,准备首批提供3架航天飞机,加上测试的这架,一共4架。
有了4架航天飞机,未来空间技术公司未来一段时间内,将不会愁航天飞机不足,足够他们进行各种航天发射任务。
经过长达一个多月的紧张检测,终于拿到了检测报告,然后和航天飞机自检系统的检测报告做对比,两者之间没有任何差别。
这说明航天飞机的自检系统得出来的报告,具有高度可靠性,而且这次测试,航天飞机的各个零部件状态都非常良好,并没有受到多少影响。
也就是说,如果一切正常的话,航天飞机能够执行上百次任务而不需要大修,每架航天飞机的最大执行任务次数为1000次,使用寿命非常的长,单次使用成本非常的低。
在这些数据上面,星际快车公司的航天飞机表现要远远超过鹰酱的航天飞机,鹰酱的航天飞机设计执行次数为100次,事实上没有达到这个数据,就面临报废的困境。
就“发现”号、“亚特兰蒂斯”号和“奋进”号,三架航天飞机加起来执行的次数也只有不到25次,和单架100次的设计目标相距甚远。
可能星际快车公司的航天飞机也无法做到设计任务次数1000次的目标,但是按照现在的各项表现来看,每架执行航天次数达到800次,应该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不仅执行次数比鹰酱的航天飞机要多,价格也比他们的要便宜,未来空间技术公司订购了6架,总共也才花费200亿元,平均单价33亿元。
而鹰酱的的航天飞机,单价高达30亿美元,5架航天飞机总共也才执行了113次,后面因为事故率太高,就直接停飞了,每次执行任务的成本非常的高昂。
相比起他们的航天飞机,星际快车公司的航天飞机简直是物美价廉的代表,这也是未来空间技术公司将航天飞机作为太空飞船主要替代品的原因。
这次航天飞机的首飞成功,标志着我国的航天事业将会翻开新的一页,也让我国在国际社会上的声望进一步提高,国际地位得到稳固。
其实对于星际快车公司的航天飞机性能参数,并没有对外公布,所以国际主要航天大国并没有出现太大的恐慌。
按照他们的理解,星际快车公司的航天飞机并不一定就比他们的优秀,航天飞机的使用成本他们可是非常的清楚,所以不但不担心,反而还觉得未来空间技术公司掉入了大坑。
不过不管外界如何,未来空间技术公司依然按照自己的节奏来进行航天计划,经过人工检测之后,并没有让航天飞机闲置,而是紧接着开始频繁的执行航天任务。
未来空间技术公司后来的空间站建设,基本上换成了航天飞机来执行运载任务,也让我国的航天飞机频繁的执行空地运输任务。
等到天宫号空间站所有的仓位都发射完成之后,后面就是频繁的运输太空实验设备,为正式开放太空科研做准备。
等到10月份,天宫号空间站正是对外营业,之前谈好太空研究合作的国家和机构,都进入了准备状态,将他们的第一批太空人送上太空。
地面第一批合作伙伴的航天人员经过长时间的培训,已经具备了登录太空的条件,同时空间站的所有设备和物资,也运输了一批上去。
为了能够让所有合作国家安心,未来空间技术公司使用航天飞机执行了一次载人航天飞行,将自己的科研人员送往国际空间站。
之前多次执行航天飞行,航天飞机都是处于无人状态,因为那时候主要是运输太空舱和物资为主,并不需要人员跟随。
等到所有合作国家都看到了航天飞机载人非常的顺利,心里才会安心一些,也对航天飞机载人不那么抵触。
实在是大家都被之前几次的航天飞机事故给搞怕了,不管是鹰酱还是北极熊的航天飞机,都出现过严重的事故,造成很大的人员伤亡。
所以各个国家对于航天人员的安全非常的关注,培养一名航天人员,花费的资金非常的庞大。
这还不是主要的,如果出现事故,那么国内就会面临巨大的压力,很可能太空计划将会终止,不得不让各个国家小心翼翼。
大国还能够承受一两次的失败,但是对于小国家来说,航天本就是一件奢侈的事情,能够进行太空研究,就已经顶着巨大的国内压力。
所以对于这些国家来说,保证事情的顺利进行才是最重要的,也正是因为明白这一点,未来空间技术公司身先士卒,给大家打个样,安抚他们不安的心。
等到未来空间技术公司安全的将自己的3名宇航员送入空间站之后,后面陆续有国家将自己准备多时的太空研究人员和航天人员通过航天飞机送入空间站。
未来空间技术公司的天宫号空间站,最大可以容纳40名工作人员长时间停留,留下36个位置作为商业运行,剩下的4个位置留给自己的工作人员。
而未来空间技术公司的航天飞机一般搭载6名人员以及必要的生存物资,所以想要将空间站填满,需要发射6次。
按照未来空间技术公司的收费标准,每名人员运输费用为6000万元,在空间站停留一天的费用为1000万元。
这个价格比起其他两个航天大国来说,要便宜很多,这也是未来空间技术公司能够获得如此多商业合作的重要原因。
就算是如此,未来空间技术公司依然有足够的利润保障,他们的载人航天成本远远比外界想象的要低,空间站的维护成本和驻留成本也是相对较低。
像他们现在发射一次,火箭成本不到2000万元,这还是使用了大推力火箭的原因,不然成本会更低。
而航天飞机每次执行任务的成本大约在1000万元左右,这里面包括折旧、燃料、维护成本在内。
如果每次搭载6人的话,能够获得3.6亿的收入,而成本加起来也才只有3000万左右,利润空间非常的巨大。
整个空间站的造价高达500亿元,比前世的国际空间站成本要低,而且使用年限高达50年,比前世国际空间站不到30年的寿命相比,要高出一大截。
如果空间站上面常驻人员不缺的情况下,平均每天的使用成本只有不到300万元,就算是加上后续维护成本和物资运输成本,每天的成本也不会超过500万元。
如果商业位置满员的话,每天至少能够收取3.6亿元的停留费,这对于未来空间公司来说属于超级暴利,是外界无法想象的。
虽然事实上肯定会有很大的出入,但是利润率非常的高是肯定的,当前国际太空领域,也只有未来空间技术公司能够将成本降低如此地步。
如果是按照其他国家的成本计算,那未来空间技术公司赚的就比较少了,完全属于微利,想要在太空商业领域赚大钱,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这也是为什么各个国家对于未来空间技术公司的收费基本上没有任何意见,至少和未来空间技术公司合作,比和其他航天大国合作要便宜很多。
经过计算,天宫号空间站,每年理论上可以为未来空间技术公司至少带来上千亿元的利润,这为未来空间技术公司的太空计划提供充足的资金。
相比起月球建立永久基地的目标,太空站显然就是小儿科的事情,但是同样的,想要建立月球永久基地,其中的费用可是非常的高昂。
如果没有太空站给他们带来源源不断的利益,单纯依靠赵一的注资,是很难长时间维持下去的,项目迟早会严重拖累赵一。
赵一可不是政府,能够通过税收来维持项目的稳定运转,他虽然产业庞大,但是毕竟是商业竞争领域,每时每刻都有可能发生巨大的市场变化,收入稳定性难以保障。
所以他的资金只能是作为未来空间技术公司的起步资金,后续计划能否走的更远,还是需要依靠未来空间技术公司自己。
未来空间技术公司的天宫号空间站入驻科研人员和航天人员之后,算是正式进入正轨,虽然也保留了一定的科研团队继续对空间站进行研发和维护。
但是绝大部分科研力量已经开始往月球计划转移,同时还有一部分被分到了火星计划项目当中,对火星进行前期科研探测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