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科举之路 第134节
作者:木子金三      更新:2023-03-23 09:25      字数:3464
  这次他们离京,秦遇在京城的院子还留着,秦一安借住了厢房,一来是照看,二来也可以省一笔房租。
  秦遇想着家里积蓄不薄,也没必要卖院子,万一过几年他又回来了呢,院子好卖,不好买啊。
  仆人倒是遣散了,言书身边就留了一个阿珠,秦遇身边跟着一个秦小山,正当他考虑要不要去镖局找人护送时,霍家那边送了人来。
  还是老熟人,汪东,韩五,柳全,温翃四人。以及一队护卫,护送秦遇他们去黔州。
  离京之前,秦遇也给各位友人去信说明情况,现在信应该还在路上,过些时候才会到。
  其他的,倒是没什么了,他们一家人在一起,不用担心有的没的。
  张氏从马车格子里拿出点心,对两个孩子道:“到奶奶这里来,有好吃的。”
  空空瞬间倒戈,朝张氏伸手,被张氏抱过去后,小手挥舞,“糕糕,糕糕”的叫。
  张氏掰了一小块糕点给他吃,然后又掰下一小块给了了。
  她没受什么影响,反正只要他们一家人在一起,是在京城也好,黔州也罢,都可以。
  中途停下来休息时,秦遇在草地上活动,两个孩子也放在地上,由他们走动一会儿。
  言书抬头看了看太阳,“还好现在还是春季,不算太热。”
  秦遇点头:“是啊。”
  若是盛夏,或者深冬,这么远的距离,大人受得了,孩子也肯定受不住,运气差点,有个头痛脑热,都没办法立刻寻大夫。
  “也不知同知是什么样的人?”言书有些愁。
  如果同知是由京官派过去,就该跟秦遇一起离开,去地方赴任。但是没有,就只能说明是从其他地方调过去,或者说从当地升任。
  言书想到黔州的人口分配,忧虑更重,他们这厢去,恐怕跟人语言都不通。
  “在想什么?”
  言书抬头,正好对上秦遇的笑脸。
  她也想跟着翘起唇角,但心中忧愁不得解,她叹了口气,自从离京,她叹气的次数直线上升。
  面对秦遇关怀的目光,言书把心中隐忧说了。她本以为丈夫也会忧愁,没想到秦遇神色淡淡:“原来阿书在想这事啊。”
  秦遇揽住妻子的肩膀,遥遥看向远方,“阿书,你知道吗,不管是什么人,他们都是想过的好。有良心的人,选择凭自己的双手挣来富裕日子。没良心的人,选择坑蒙拐骗。”
  “但是,这都是他们主动一方面,有时候还要考虑客观原因。”秦遇收回目光,看向她:“而我,以后会是那个客观因素。”
  地方父母官,不就是为了百姓谋福吗。穷山恶水又如何,只要有人,只要有心,穷山恶水迟早也会变成宝山宝水。彪民也会变良民。
  第137章 百废待兴的府城
  秦遇他们是在春季离开京城,然而一路颠簸,竟是到了夏初,才到黔州府地。
  秦遇任职的地方叫做浔阳府,便是又渴水又渴阳光的意思,有水有阳光,庄稼才会长得好。这对于地势和土壤成分都不太好的黔州当地来说,可以说是当地百姓非常朴素又直白真诚的愿望了。
  “大人,到城门了。”
  秦遇撩开车帘,入目不是他想象中庄严肃穆的城墙,而是有些破败的,陈旧的,矮矮城墙。
  官道上勉强还算平整,可是一眼望去,便看见好几处手臂长的裂痕。守城门的官兵穿的也不甚好,面色蜡黄。
  他们看到马车,上前阻拦:“什么人?”
  按例是要盘问一番,是农户还是商人,是流民,又或者什么可疑份子。
  等他们确定没问题,然后按照相应身份,收取入城费。秦遇他们这厢还没有反应,那边有农户过来,挑着新鲜的蔬菜。
  官兵冷声道:“五文钱一个人。”
  那农户看着有五六十岁年纪,身上的衣服打了一层又一层补丁,衣服边缘起着毛边,脚下踩着一双破烂的草鞋,脚趾有种畸形的宽大,混着泥巴和草屑。
  他连菜都没放下,就着挑扁担的方式,颤巍巍从怀里摸出五个铜板给官兵。
  秦遇眉头微蹙,出口道:“老伯,你这菜怎么卖?”
  那农户立刻转身,看到马车上的秦遇,惊了一下,好俊俏的郎君。随后忙道:“一文钱一把。”
  他弯腰从菜娄子里拿出一把小青菜,水灵灵的,可喜人了。干净水灵的青菜和老树皮般的手形成巨大对比,那一把小青菜有成年人两个巴掌大。
  秦遇笑问:“老伯,你怎么按把数卖,旁的地方都是按斤卖。”
  农户老脸微红,讷讷不吭声。
  守城官兵不耐烦了,上前对秦遇喝道:“说你呢,你是什么人?”
  秦遇回头对车内说了什么,就在守城官兵忍不住想动手时,看到了一样东西。
  上任文书,天子玺印,毫无造假可能。
  守城官兵腿都软了,当即跪下:“小的不知大人驾临,冲撞了大人,还望大人恕罪。”
  周围其他人也傻眼了,慌慌张张跪下,口中高喊大人恕罪。
  秦遇无奈:“你们先起来。”
  秦遇让秦小山把马车行驶到旁边去,别挡了后面要进城的人。
  其他人面面相觑,站在那里,不敢离开。
  上一任知府给他们的阴影太大了,现在新知府上任,谁也不敢肯定这人是好是坏。
  秦遇大概能猜到他们一点心思,也不劝了,只把那守城官兵召来:“你莫怕,本官有事问你,你诚实回答,今日之事就过去了。”
  守城官兵点头如捣蒜:“大人请问。”
  “你们这府城,过去收的入城费是多少。”
  守城官兵脸色僵住,过了一会儿才小声道:“回大人,以前平时收十五文钱一个人,逢年过节,收二十文钱一个人。”
  “如果是商人,没有关系的,一般是半两银子起步。”他说到后面,声音越来越小。
  秦遇点点头,表示自己知道了。
  守城官兵飞快瞅他一眼,发现秦遇没生气。心里庆幸又欢喜。
  “那老农为何不以斤卖菜?”
  话题跳跃太快,官兵没反应过来,过了一会儿才道:“他,他,大人容禀,因为城中有其他民族的人,他们不认识……不认可斤数,以前出过乱子,然后上一任知府大人就下令,让所有人不要以斤卖。”
  秦遇无语。
  上一任知府还真是懒政。又懒又贪,死的不冤。
  秦遇又问了一下当地风俗问题,毕竟书上的,始终是书上的,有时效性,而人是会变的。
  问的差不多了,秦遇才罢休,然后作势要放下车帘,守城官兵松了一口气,呼,逃过一劫。
  谁知秦遇又唤他。
  守城官兵心跳都漏了一拍,“大大人。”
  秦遇莞尔:“别紧张,等会儿退三文钱给老农,从今天起,以后入城费,农户只收两文钱。商户再议。”
  守城官兵傻眼:“大人,这,这不合规矩。”
  秦遇直视他:“本官身为知府,连这点事都做不了主吗。”
  官兵骇然,当即跪下:“不敢,小人遵命。”
  秦遇还嫌不够,招来韩五耳语一番,然后令秦小山驾着马车进城。而他们身后,还有韩五响亮的声音:“今日起,农户入城门,只交两文钱。”
  “小商人只交八文钱。”却是没道大商户的城门费是几何。
  城门费也是官府的一项收入来源,用来养着衙门中人。秦遇现在对此地还不熟悉,只能慢慢来。
  至于为什么,他会当场让人降低农户入城费。大约是见那老农不容易罢。
  于他们而言,三文钱不算什么,但对乡下人家,三文钱可以买一斤陈粮,可以让一家人饱腹。如果本地的粮食价格合理的话。
  秦遇坐在马车里,揉了揉眉心,上一任知府留下的烂摊子还真不小。
  两个孩子见他脸色不虞,这会儿也不敢拿娇,乖乖的待在娘亲和奶奶怀里。
  两刻钟后,他们终于到达知府衙门。
  所有的衙门规格都是大同小异的。先时城门那会儿发生的事传了来,所以秦遇他们下马车时,衙门的吏员都来迎接,一个比一个脸色差,瘦的仿佛风一吹就能倒,真是应了那句小猫两三只。
  秦遇抿了抿唇,上前两步,几个小吏对他行礼:“下官恭迎大人。”
  秦遇点点头:“先进去吧。”
  他刚才粗略扫过一眼,除了小吏,还有一个捕头。
  他们径直走过大门,穿过承发司和永平库中间的道儿,才入的府衙大堂。
  言书带着孩子和婆母去了大堂后面,秦遇在公案后坐下,看着堂下几人。
  “还不知几位负责什么事务。”
  一位胡子泛黄的中年男人小心道:“回大人,小人是衙门书办。”
  另外几人也挨个介绍自己,秦遇慢慢琢磨出味儿了,这些人的官职都不高,也难怪能在知府出事,上下清洗的时候逃过一劫。
  之前的师爷,主簿都被收拾了,同知也还没来,甚至就连秦遇之前以为的捕头,都是之前的捕头被抓后,一个资历老的捕快顶上来的。
  换句话说,秦遇现在就是光杆司令。
  然而好巧不巧,秦遇手落在公案上,感觉有什么东西,一低头,一只蜘蛛慢慢爬过。
  秦遇:………
  这可真是有够百废待兴的。
  秦遇脸色变化,最后还是没忍住:“上一任知府事发被抄家时,那些搜出来的赃款就没有挪一笔。”
  这话一出,堂下几人骇的跪在地上:“大人容禀,小的不敢贪一丝一毫,大人明鉴,大人明鉴。”
  秦遇错愕,随后道:“你们先起来。”
  “本官的意思是,当时那些钱就没有留一部分用来修缮衙门。”
  “……没有。都让人带走了,后续应该都是经户部手,入了国库。”
  秦遇脑子一嗡,他不想问下去了:“今日就到这儿吧,你们先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