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阿姐是男主 第65节
作者:
一棵绿树 更新:2023-03-27 04:59 字数:4143
“姐姐,你下次别再一言不发地扔刀子了,怪吓人的。”姜闻音把匕首递回去。
虽然美人姐姐刚才扔刀子的样子真帅。
姜沉羽看了眼匕首,“你拿去防身用吧。”
姜闻音把匕首插进匕首鞘里,“这怎么能行,这是你母亲留给你的,我怎么能拿。”
第一次见这柄匕首时,她曾经问过美人姐姐,所以知道这柄匕首的由来。
姜沉羽:“让你拿着你就拿着。”
见他坚持,姜闻音只好收下,“那就暂时留在我这里,姐姐要的话,可以随时拿走。”
郗家二夫人说报官,她并不害怕,有林玄悠罩着在,实在不行她们姐妹离开襄州也行。
第72章
远远地,就能看到郗家马车自书香胡同出来,车夫卖力地甩着马鞭,急匆匆地自街上飞驰而过,惊得沿路百姓慌忙躲避。
侍女跪坐在马车里,拿了块干净的手帕摁在郗家二夫人额头,一面心急如焚地催促车夫,“快点再快点,若是夫人有个不妥,你全家老小就别想在郗家做事了。”
车夫连声诺诺,扬起鞭子又抽了马一下。
郗家二夫人捂着额头吸气呻吟,“没规矩的野丫头,竟敢对我动手,痛死我了……”
侍女扶着她安抚道:“夫人忍一忍,前面街口就是药铺,马上就到了。至于伤您的人,老夫人和大夫人肯定会为您做主的。”
郗家二夫人表情狠狠道:“老夫人袒护她们还来不及,怎么会为我做主?乔樱兰又最爱惺惺作态,我就没指望过她们!”
侍女小心翼翼地问:“那您打算怎样?”
“自然是报官!找个腿快的下人去,就说这宅子里窝藏了逃犯,让差役把人抓走。今日的事,我和她们没完!”
听到马车里传来的中气十足的骂人声,骑马跟在旁边的郗云河先是松了一口气,又皱起眉头。
今日之事,本就错在母亲。
祖母所提之事固然荒唐,但母亲迫不及待地站出来反驳,对姜家两位表妹言语间颇为轻视,甚至还说出了做妾这种侮辱至极的话来,实在是不该。
姜表妹与他都不赞同这门婚事,事情本可从长计议,偏生母亲瞧不起两位表妹,弄出了今日这样的闹剧。
日后,姜家两位表妹怕是不会想见郗家人了。
子不言母之过,郗云河揉了揉额头,在车窗外放软声音道:“母亲先别急,一切还是等回府再说,姜家与郗家是姻亲,若是让伯父知晓您报官,恐怕会怪罪。”
伯父平素气势威严,寡言少语,在襄州只位居于林刺史之下,家里唯有他能镇得住母亲。
在祖母面前,母亲尚且还能撒泼哭闹,可到伯父面前,母亲那套并不管用。
且方才出门,祖母身边的侍女还特意追上来,让自己劝住母亲。
郗家二夫人咒骂的声音突然停下,随后马车里传来哭泣声,“要不是为了你的前程,我怎会在外当众顶撞婆母,被人砸了脑袋,还险些丧命?”
郗云河有些头痛,他吸了一口气,耐心温声道:“都是儿子不好,累的母亲受罪了。”
药铺离得不远,几步路就到了,郗家二夫人还想倾诉自己的委屈,就感觉到马车停下了。
郗云河从马上下来,把马鞭扔给身后的小厮,撩开车帘扫了马车里一眼,让侍女把自家母亲扶下来,然后他弯腰将人背进了药铺。
药铺里的大夫将人迎进女客用的屋子,让郗二夫人把手挪开,用棉布和清水把血迹洗干净,露出道约有一寸的伤口来。
一面上药,郗二夫人一面呼痛。
郗云河紧张地问道:“大夫,家母的伤要不要紧?”
老大夫上完药,看了郗二夫人一眼,拱手对郗云河说:“夫人的伤是皮外伤,看着吓人了点,其实伤势并不重,回去继续上药,忌口辛辣之物,小半个月就好了。”
郗云河松了一口气,连连道谢,让侍从把诊金付了,又将郗二夫人背上马车。
马车走了几步,郗家老夫人和大夫人的马车便追了上来,郗老夫人将郗云河招到身边,问了郗二夫人的伤势,然后让众人打道回府。
回到郗家,马车刚进内宅,郗二夫人便又掩面哭了起来,“我诚心随母亲去接那两个丫头,可她们倒好,竟然想要我的命……”
郗二爷刚从门口迎出来,听到她的哭声一愣,还来得及问发生了何事,便见郗二夫人扑过来,“二爷,妾身差点就见不到你的面了!”
“这是怎么了?”郗二爷连忙扶住自家夫人,看到她头上缠的绷带,吓了一跳。
郗二夫人哭哭啼啼,就是不说话。
郗老夫人没好气道:“行了进屋说,这么多下人在,你也不嫌丢人。”
待众人进了郗老夫人的松鹤院,纷纷落座后,侍女们刚退下去,郗二夫人便委屈道:“到现在,母亲还是偏袒姜家那两个小丫头?儿媳可是险些连命都没了。”
郗老夫人用拐杖敲了敲地面,“姜家是书香门第,如今甫一落难,你便能说出让阿莹做妾这种侮辱人的话来,我看你这打挨的不冤!”
郗二夫人:“我就知道母亲偏心,娶了那姜莹,我家云河将来仕途岂不就要断了?”
郗老夫人:“郗家是入不了你的眼,还是他大伯父不会帮衬,用得着云河去靠岳家?做人要知恩图报,姜家当年救过郗家上下的性命,我让云河娶阿莹,那是为了报答恩情,你不愿意,也不必那样作践她们姐妹!”
听了半天,郗二爷总算是听明白事情原委,不由面露羞愧之色,“是儿子教妻无方。”
说到救命之恩,郗二爷是知道的。
当年他还年少,他父亲牵涉进一场贪污案,先帝震怒要将郗家抄家,是姜老太爷冒死直谏,又想办法洗刷他父亲身上的冤屈的。
此次姜家出事,他和兄长欲要上书求情,但堰澄表哥拦住了他们,只辗转地托人传了句话,若是有余力,帮他照顾一下妻女。
郗老夫人:“不怪你,是我见到她们姐妹太高兴,便自作主张,重提了当年的事。”
她脾气爆,没在阿莹姐妹面前给老二媳妇留面子,老二媳妇又捧高踩低,说了不该说的话。
郗二爷恭敬道:“姜家于我们有恩,云河的婚事就由母亲做主便是。”
姜家女眷被流放到边疆,不得轻易离开。但若女子出嫁,便可随夫家离开,只要云河娶了姜家侄女,便算是给她的身份在襄州过了明路。
郗老夫人看向郗二夫人,“她们姐妹是性格刚烈之人,遭你媳妇如此侮辱,哪还肯踏入郗家半步?这事成不了了,你管好你媳妇,不要让她在外胡言乱语便是。”
她将郗二夫人要报官的事情说出来,又说了几句话,便露出倦了的表情,郗二爷很会看眼色,便领着郗二夫人退了下去。
郗二夫人与郗二爷的感情不错,回屋后被郗二爷一顿连训带哄,加上傍晚大夫人送来的银两,最终是打消了报官的念头。
只是提去姜闻音姐妹俩,还是觉得自己受了奇耻大辱,可那里姜沉羽的眼神实在太可怕,她一脸做了几晚噩梦,倒是没敢让人去找麻烦。
郗家人离开的次日,郗老夫人身边的侍女上门,送来一盒银票,姜闻音没收,又让侍女原封不动地带回去了。
过了几日,侍女再次上门,这次没送银票,而是送了不少金银首饰、绫罗绸缎以及吃食。
蹲在装满首饰的箱子前,姜闻音把郗老夫人送的那盒首饰放进去,叹了一口气,“这才小半年,我这箱子都快装不下了。”
她的首饰,大部分都是美人姐姐买的。
每次出门,美人姐姐都要带点首饰回来,她说过无数次都没用。
看看面前满当当的箱子,又想想美人姐姐还没被装满的首饰盒子,她就觉得姐姐对她爱的深沉。
姜沉羽坐在旁边,闻言垂眸看了几眼,拿起一支不起眼的簪子插她头上,“那就换个大箱子。”
姜闻音:“……姐姐还有钱吗?”
姜沉羽想了想,拍拍她的脑袋道:“问那么多做什么,养你还是轻而易举的。”
姐姐的钱包,永远是个迷一样的存在。
出了正月,岸边的柳树纷纷变绿,偶尔吹过的风也是柔和的春风,姜闻音脱下厚重的冬装,整个个人都感觉轻松了一截。
就在这时,青州突然有人揭竿起义,为首之人是个叫裴济的男人,听闻其貌丑可怖,身长九尺。此次起义,是因当地县丞欲要抢占他妻子,他一怒之下,杀了县丞而揭竿起义。
占领了鹤壁之后,短短半个月内,他又带人杀进青州,亲自斩下青州刺史首级,占据青州各地,将刺史悬于城楼暴晒三日。
一时间,裴济在青州名声四起,附近州县不少能人异士投奔而来,可谓是一呼百应。
皇帝震怒,派牧贵妃的兄长带领五万大军,去青州讨伐反贼裴济。
没过几日,南面交州王赵卫也顺势揭竿而起,还写下了告天下书,细数了皇帝赵贞的种种罪责,痛斥他当年对太子痛下杀手,称其昏庸无能,朝廷被外戚乱政,他却整日沉迷寻仙问药。
襄州位于交州与长安之间,若交州王赵卫要出兵讨伐赵贞,那襄州便是他的必经之地。
战事未起,襄州城里已经有不少百姓收拾包袱逃走,生怕被殃及到了。
街上闹哄哄的,姜闻音坐在院子里,都能听到外面的吵闹声。
她搜索了一下自己模糊的记忆,小说中交州王似乎也起义过,但还未打进长安,便被登基后的男主亲自领兵给灭了。
至于裴济,是个打酱油的角色,前期犹如天神下凡,险些畅通无阻地打入长安,可惜后来被心腹设计,死在了战场上。
正在发呆间,便见美人姐姐面色肃然地从外面进来,“收拾一下,我们要离开襄州了。”
第73章
姜闻音愣了—下,从摇椅上站起来,“发生了什么事,怎么就突然要收拾东西离开襄州?”
难道真如坊间传言,交州王要攻打襄州,城里即将大乱,所以得趁早离开。
书里只说过,交州王没有打进长安,至于襄州并未提起过,姜闻音也不能预知襄州的情况。
姜沉羽将大掌放到她的头顶拍了拍,轻描淡写道:“交州王的大军已经向襄州进发,赵贞也派了晋王出兵,此处已不太平。”
晋王是皇帝的第二子赵诚,备受皇帝疼爱,成年后被册封为晋王,封地宛州。
不满他仗着个子比自己高,就—直揉自己脑袋,姜闻音把他的手拍下来,皱眉问道:“如果离开这里,那姐姐想好我们要去哪了吗?”
她还以为,能在襄州—直苟到明年赵衡登基,等着姜家平凡,然后回长安,做更咸的—条鱼就可以了,没想到才安稳了小半年,又要过起四处逃亡的生活了。
姜沉羽看了她—眼,“去青州。”
姜闻音大吃—惊,“裴济—个月前就反了,这个时候青州正值大乱,会不会不太安全?”
平民造反容易,因为皇帝昏庸无能,赋税徭役过重,州府刺史多是酒囊饭袋之徒,起义兵士气又正高,很容易取得大捷。
但占领下州府后,很多弊端就会暴露出来,譬如将士烧杀抢掠,奸人妻子,而往往将领又不会治理州府,而导致起义兵很快覆灭。
姐妹俩身边虽然有会武功的侍女,但面对那些穷凶极恶之人,还是更容易吃亏,这个时候往青州跑,不是自寻死路吗?
美人姐姐就不能选个好点的去处。
姜沉羽揪了把旁边青釉瓷盆里开得正艳的海棠,瞥了她—眼没回答,而是反问道:“你想不想为姜家平凡,报仇雪恨?”
姜闻音愣了—下,迟疑着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