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章请辞节度
作者:古道牧星      更新:2023-04-10 23:05      字数:1998
  而朝廷那边,九节度经此大败,纷纷上表请罪,但法不责众,肃宗只将逃跑的几个将领贬官,对诸节度使则遣使安抚,并未追究责任,江一尘因为阻击叛军有功,是唯一得到嘉奖的。
  只有郭子仪为鱼朝恩忌恨,屡进谗言诋毁,肃宗不久召他回京,改任李光弼为朔方节度使、兵马元帅。李光弼深感邺城之败,三军无首是最大原因,但又怕自己权势过剩令皇帝不放心,于是采取胡婉心的意见,表请以皇子为元帅,自愿副之。肃宗顺坡下驴,改命赵王李係为天下兵马元帅,李光弼改任副元帅,不过赵王一直留在京中,只是挂名,实际的统帅还是李光弼。
  江一尘此时已经回到了李嗣业原来的住防地怀州(今河南沁阳),听到郭子仪被免职的消息,非常不理解,对胡婉心道:“郭元帅带兵有方,收复两京,立下如此战功,陛下仅凭鱼朝恩的几句谗言,就把他的兵权给削了,这如何让人信服?”胡婉心却不这样认为,说道:“邺城此战失利,郭子仪作为兵力最多的节度使,还没和史思明军队交战就被怪风惊散,一路上溃不成军,损失战马七千,甲杖十万,这样的失败比哥舒翰灵宝西原的大败有过之而无不及,朝廷追究他的责任,也是情理之中,全部算到鱼朝恩头上,也是不妥。”
  江一尘争辩道:“怪风来的如此突然,所有人都惊慌失措,包括史思明,不也北逃了么!”胡婉心道:“九位节度使中,李光弼和王思礼全军而返,你还有战功,别的几个本身兵力薄弱,也可以理解,唯有郭子仪,这样的溃败,让人觉得不可思议,却也说明了他的治军过于宽松。”江一尘道:“这也不能全部怪罪郭元帅,他的朔方军中,夹杂着不少胡兵,这些胡兵,战局顺利时勇猛无敌,一旦不利,比谁都跑得快,根本无法约束住他们。”
  胡婉心道:“李光弼也是朔方军出身,他的队伍中也有不少胡兵,为何能够全军而退?”江一尘无言以对,只能道:“郭元帅军中还有仆固怀恩这样的刺头,郭元帅为了笼络他,有时候是不免宽松过头了点,但这也不能全部怪罪他吧。”胡婉心笑道:“你就不要为郭子仪开脱了,朝廷财力如此窘迫,现在一下子失去了这么多兵械,拿什么补充?尤其是战马,在平原作战极其重要,我军本来就缺少,又丢了这么多,今后怎么打仗?”
  江一尘想了想,道:“派人去北方胡人那里购买!”胡婉心道:“此去北方草原,千里迢迢,这么多战马怎么可能一下子买到?即使买到了,运回来也是困难重重,加上现在戍边的军队大多数回撤,吐蕃和突厥等这些胡人,又开始蠢蠢欲动了,买马之事更是艰难无比。”江一尘也知道胡婉心说的是事实,但是对郭子仪被免职还是耿耿于怀,道:“就算你说的是对的,那也不能把兵权全部撤了,最少也该保留一个节度使的职务。”
  胡婉心叹道:“我知道你为郭子仪抱不平,不过也别想那么多了,朝廷需要一个替罪羊,为邺城之战的失利负责,郭子仪是最佳的人选,而现在朔方军全部归在李光弼的属下,就看李光弼的治军功力了!”江一尘不语,半晌才道:“听说史思明不久前又从范阳起兵了,打算攻占洛阳,真不知道这战事究竟何时能够结束?”胡婉心道:“叛乱一日不平息,战争还会持续,好在现在的战事都集中在河南河北,别的地方有了休养生息的时间,也能为朝廷提供人员和财力的支持。”
  江一尘忽道:“婉心,我不想当这个节度使了!”胡婉心一惊,忙道:“你这又是要干什么?”江一尘说道:“当这个节度使责任太大,打胜了还好说,一旦失败,朝廷责罚倒是小事,这么多人因我伤亡,我会内疚一辈子的,那天魏州突围,这么多百姓被杀,我至今不安。”胡婉心道:“你这话说的也不算没道理,只不过现在朝廷没有人可用,不会同意你辞职,加上李嗣业留下的这些将士,不少是从万里之遥的安西赶回来的,随便换节度使,恐怕难以服众。”江一尘道:“我也没有带过兵,同样是赶鸭子上架才做了这个节度使。”
  胡婉心道:“也罢,既然你决定不做这个节度使,那就向朝廷递上辞呈吧,再从现在的军中挑选一个,向朝廷推举一下。”
  李光弼闻知江一尘要辞去节度使一职,感到十分惋惜,派人来到怀州劝说,无奈江一尘心意已决,百般劝说无果,只好说道:“一尘,如果你真的不做节度使了,还希望和婉心姑娘一起来辅助李光弼将军,打败史思明。”江一尘应允,道:“我只是辞去了节度使一职,别的一切如旧,等朝廷诏命下来,就会赶到洛阳。”
  果然不出胡婉心所料,江一尘的辞职信送到长安,肃宗大惊,召集众臣商议此事。鱼朝恩奏道:“臣和江一尘共事几个月,深知其为人忠厚,作战身先士卒,此次邺城之战,是九节度使中唯一有战功的,如此人才,实属难得,陛下可下诏驳回其请命,仍旧让其任节度使一职,并且多加赏赐,以留其心!”肃宗道:“朕观其信中所言,仿似决心已定,难以改变了!”鱼朝恩道:“年轻人心性不定,陛下不必多在意,下诏的同时可令卢尚书前去劝说。”卢国苓对于江一尘的辞职也是觉得非常可惜,听到鱼朝恩这样说,忙站出来,道:“臣愿意前往怀州,劝说江一尘收回辞呈!”肃宗大喜,慰喻道:“卢爱卿不辞劳苦,就为朕做一次说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