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媒_360
作者:风流书呆      更新:2023-05-05 15:45      字数:1960
  “那你又是怎么推断出她是死于饥渴?”挂断电话,孟仲继续追问。
  宋睿一手搭在梵伽罗的肩上,一手指着监控视频里的一个不起眼的小物件:“你们看看这支口红,盖子已经打开了,膏体却不知所踪,你们再仔细看仅剩的那一小截,是不是有几个牙印。”
  梵伽罗试图把屏幕里的口红放大,却不知道该怎么操作,只好抬起头望向宋博士。
  被他眼巴巴地看着,宋睿的嘴角不由自主地勾了勾,却又很快装作严肃认真的模样,把手覆在青年的手背上,与他一同握住鼠标,柔声道:“我教你怎么截图放大。”
  他们手握着手一块儿在电脑上捣鼓,惹得孟仲眼皮子直跳。这两个人真是越看越奇怪!
  数秒之后,图片被放大,只见那剩下一小截的口红膏体果然留有一排牙印,确实是被咬掉的。
  “电梯里没有另外半截膏体,所以我猜测它应该是被死者咬断并吞吃了。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一个人会去吃口红?”宋睿抬眸问道。
  “饿得失去理智的人。”胡雯雯立刻答道。
  孟仲却摇头:“膏体应该是被咬断的,但你怎么知道她把它吃下去了?仅凭电梯里找不到被她咬掉的半截?你要明白,直到目前为止,我们都还不确定这个电梯是案发现场。”
  宋睿摇头轻笑:“不是案发现场,那这些无序散落的东西又是怎么一回事?总不至于是凶手在抛尸时精心布置好的吧?况且这个案子有没有凶手还是未知数,如果有,他又是如何把尸体隔空抛入电梯的,你们能解释吗?”
  孟仲等人没法解释,只能面面相觑,然后沉默。
  宋睿继续分析:“我认为她是死于饥渴,更确切地说是死于脱水导致的脏器衰竭。”
  孟仲看向梵老师,希望他能提供一些不同的看法。
  梵伽罗摇头道:“在看见尸体和案发现场之前,我不会下任何判断。观察图片并进行分析,这是宋博士的专业。”
  他虽然说得含糊,却还是免不了肯定了宋睿的猜测,于是孟仲只能打消疑虑,让好友继续分析。
  宋睿又指着掉落在女尸左手边的一小包奶黄色的卫生巾说道:“你们注意到没有,卫生巾的整体包装袋被她撕开了,并单独拿出了一小包,这是为什么?你们可以把图片放大看看。”
  梵伽罗不是很熟练地放大图片,成功之后忍不住抬眼看向宋博士,俊美的脸庞一片平静,双瞳却亮晶晶的。
  宋睿忍笑表扬:“做的不错。”
  梵伽罗这才又低下头,看向屏幕。
  孟仲:……
  他妈的,这两个人肯定有问题!这甜甜的氛围是怎么回事儿?
  然而现场除了他,并没有任何人注意到梵伽罗与宋睿之间微妙的气氛。大家全都目不转睛地盯着那包被放大的卫生巾,它与女尸的指尖仅相隔十几厘米,堪称唾手可得,包装袋上显现出一排弧度微弯的红色印记。
  小李仔细分辨了一会儿,忽然喊道:“这是牙印,带着口红的牙印,她咬过这包卫生巾!”
  众人还来不及消化这一信息,宋睿就说出了一句令人毛骨悚然的话:“仔细看的话,这种包装的卫生巾像不像一个小面包?”
  众人:……
  胡雯雯红着脸小声说道:“事实上,我们女孩子私底下也管卫生巾叫面包,因为看着真的很像,又不好意思说出口,就用这个代称。”
  宋睿一字一句下了结论:“先是吃掉了口红,然后又拿着神似面包的卫生巾啃,再加上她过分消瘦憔悴的面容,我可以肯定在死亡之前她曾忍受过极度的饥饿。你们再来看看这张被丢得很远,而且拧成一团似乎遭受过挤压的卫生巾,你们能看出它的作用吗?”
  孟仲等人仔细看了看,似想到什么,脸色不由大变。
  宋睿颔首道:“没错,我和你们想的一样,我认为它应该是用来接尿的。死者把尿液淋在卫生巾上,然后拧出来喝掉。一个人为什么会去喝自己的尿?因为她渴得快死了。”
  孟仲等人不免倒抽一口凉气,然后用惊疑的目光看着屏幕里的女尸。
  这段视频他们反复观看了很多次,却都把注意力放在了女尸的莫名出现上,还没来得及分辨这些细节方面的东西。但宋博士一来,却马上为他们找到了可以把这个谜团抽丝剥茧的那根线头。他的洞察力简直敏锐地吓人。
  孟仲盯着图片看了很久,终是点头道:“你的推测很有道理。”
  梵伽罗拍了拍宋博士依然搭在自己肩头的那只手,无声地传递着自己的赞扬与崇拜。
  其余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再看看屏幕里面颊凹陷、眼神绝望的女尸,忽然感到一阵彻骨的凉意。在现今这个社会,要想找到一个因饥渴而死的人真的很不容易,除非ta被关在了某个没有食物和水源的地方。换言之,这名死者生前应该是被禁锢了人生自由,而她所在的那个地方没有食物和水,也逃不出去,所以她在经历过一阵绝望的挣扎后终是死去了。
  但那个地方在哪里呢?
  这个疑惑刚浮现脑海,众人就听见宋博士笃定道:“她应该是被困在了这个电梯里,没有被移动过,更没有被抛尸。”
  “不可能!”孟仲斩钉截铁地反驳。
  宋睿指着女尸说道:“你们看她的坐姿,与电梯完全贴合,散落的东西看似无序,实则都被电梯内壁格挡住了,留下了一些力学痕迹。如果是抛尸,这些东西的散落方式不会这么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