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4章 陌上郎
作者:
姚颖怡 更新:2023-04-17 07:36 字数:2121
沈砚在榆林住的是一座五进的宅子,他的人还没到榆林,这宅子便买下来了。原是西安永昌号大掌柜王奎的产业,由这边的分号掌柜黄三代管,听说骁勇侯世子要在榆林买宅子,黄三便找到骁勇侯府派来打前站的人,以五百两银子的价格把这座宅子卖了出去。
五百两银子在京城连座一进小院也买不了,就是在榆林,这也像是白捡一样,何况王大掌柜是连同屋子里的家什摆设、仆妇、花匠,就连马倌也有两个。
家什是京城里时兴的黑漆镙钿,摆设里有整套的珐琅彩、老窑的花瓠、整块玉石雕刻的盆景。
所以沈砚在这宅子里住下以后,第一件事就是让人去西安打听永昌号的事。
永昌号在西安很有名,东家是江南的冯家,只是冯家人几乎没有来过,永昌号的大小事宜都由大掌柜王奎全权负责。
沈砚听得直撇嘴,江南来的人能在西安站住脚倒也不难,可若是开上这样一大间商号,在西安乃至整个陕西都是响当当的名头,你说你们没有靠山,谁信!
沈砚派了几个人去挖消息,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让他打听出,冯家也是替人办事,冯家上面还有东家。
永昌号的真正东家就是赵宥。
瑞郡王只是藩王,没有圣旨,郡王府的人连平凉城都不能走出去,更别说要在平凉之外开上永昌号这样的大商号了。
沈砚确认这个消息后,特意把黄三叫过来,要了一万两银子的安家费。
世子爷要在榆林安家了,找你要银子是给你面子。
黄三二话不说,第二天就给沈砚送来一万两现银。
此时,沈砚翘着二郎腿坐在罗汉床上,看着手里的信。
这封信是秦珏写给他的,他看得差点跳起来。
秦琅在瑞王府!
他努力回忆记忆中的秦琅。
只记得秦琅和秦瑛长得一模一样,他分不清哪个是哪个,还是罗锦言会生,生下龙凤胎,也不用让他这个做伯父的认不清。
沈砚这时才发现一件事,他好像压根就不认识秦琅。
除非是秦琅和秦瑛同时出现,否则他会认为那个人是秦瑛。
所以他才不记得关于秦琅的任何事,每一次长着这张脸的人在他面前晃荡,他都认为那就是秦瑛。
真是可笑。
他和秦珏做了十几年的好兄弟,可他却不认识秦珏的弟弟。
不过这世上怎会有这种人呢?毫无存在感,完全像是透明的。
沈砚摇摇头,再摇摇头。
还好秦珏从小不着家,否则家里有这样一个人,那多可怕?
他拿着这封信,从头到尾又看了一遍。
秦珏让他暂时不要动秦琅,也不要说破,别的事,他想做什么都行。
秦珏是怕他遇到秦琅,说出秦琅是秦家子弟的事吧。
秦珏这小子,这是要干嘛?
不过肯定是损人利己的好事,好事。
他叫过幕僚胡斌,道:“你放出消息,就说我要办一场秋狩,再带人去找个适合秋狩的地方,要把这消息传出去,传得越远越好。”
胡斌在骁勇侯身边十多年,做事一向稳妥。没过几天,榆林但凡有头有脸的,都知道沈世子要秋狩。
为什么要秋狩呢?因为每年这个时候,沈世子都要陪着皇帝秋狩,今年来到榆林这种小地方,沈世子手痒了。
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别看榆林远离京城,可是也知道秋狩是怎么回事。
更知道勋贵子弟们就是靠着秋狩在皇帝面前展露头角,给自己争前程。
沈砚是皇亲,他的生母是皇帝的亲侄女,他的祖母是皇帝的表妹,他的妻子是皇帝的侄孙女。
榆林除了他也没有别的皇亲,可是想来参加秋狩的大有人在。
不到五天,想方设法托关系来求请帖的,差点踩断了门槛。
沈砚就羡慕起秦珏来了。罗锦言三天两头办宴会,后宅女眷的事,秦珏根本不用管。
可是他的宅子里现在就缺这样一个人。
赵明华留在京城,就算她跟着来了,也没有罗锦言那两下子。
年纪太小,又长在庆郡王府那个烂地方,总要历练几年才行。
可是现在该怎么办呢?
沈砚绞尽脑汁,还是没有主意。
他只好把这件事交给幕僚,让他们去想办法。
可是幕僚们听说后,只是哈哈一笑,胡斌道:“世子爷这就不知道了,西北这边的女子,在性情上和京城的大户千金颇有不同,更没有那么矫情。在京城要给女眷下请帖,必须要由自家的夫人、太太、小姐出面才行,可在这边就没有那么多繁文末节,您只需以沈府的名义下帖子,请来参加秋狩的大人和公子哥携带家眷一起前来就行了,到时再请一位有身份的太太帮忙接待,就不算失礼。”
沈砚一听,立刻来了精神。
榆林素有小京城之称,繁华程度不逊西安,西安流行的衣裳首饰,在榆林都能买到,京城里流行的式样,不到三个月便能传到榆林。
没过几天,榆林几家有名的衣裳铺子和银楼,全都应接不暇。朝廷取消了禁马令,京城里的女眷们今年流行能骑马的裙子,因此,榆林城里最负盛名的柳裳记里都是来定这种裙子的。
“张四娘子,秋狩那天你也去吗?”
“是啊,我爹和我两个哥哥都去,我和三姐跟着一起去。”
“你家三娘子也去?她不是最心善,看到打猎就害怕吗?该不会是为了看看沈世子的?”
“切,你别笑话我三姐,你难道不是?”
一个不满,另一个就咯咯地笑起来。
“唉,可惜沈世子已经成亲了。”
“他就是不成亲,也轮不到咱们,所以啊,管他是不是成亲了,咱们也就是过过眼瘾,看上一眼,还不是都一样。难道还想进骁勇侯府做妾吗?”
这里是柳裳记接待太太小姐们的地方,单独的屋子,有裁缝婆子单独在这里量身,两个小姑娘低声说笑,谁也没有留意有个丫鬟打扮的女子悄悄进来,又悄悄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