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0章 面授机宜
作者:
布袋外的麦芒 更新:2023-03-07 19:50 字数:2213
种建中,应该是后世有名的种师道。
赵曦也是在详细了解种家人的前提下,又对种建中在讲武堂的表现才确定的。
周侗,赵曦不知道是不是跟传说中的林冲师父是一个人,他没见着林冲,但是周侗的武力值,确实是顶尖的。不管是第一批老护卫营的校尉,还是这一批被称为近卫的校尉,周侗的武力值都是拔尖的。
折克行,折家子弟,在西北跟种家齐名的传承武将世家。
原本折家的麟府二州是听调不听宣的,几乎相当于割据的形式。
从折可适入老护卫营,又加上后来的好水川大胜,这家彻底放弃了听调不听宣的陈例。不仅仅不断的往新军中送优秀的子侄,甚至想朝廷恳请,派驻文佐官和监察官。完全融入了朝廷。
也是,有折可适对赵曦的熟悉程度,自然是知道,国朝不会允许这样的实质上的割据存在。
官家,是最推崇中央集权统治的,最在意上下一统的,是最善于推行举国之力,最希望集中国朝之力办大事的。
王舜臣,纯粹的草根将领,是折家举荐的。在赵曦眼里,都是真正的神枪手。不论是箭术还是火枪,王舜臣有天生的感觉。
高敬亭,算是他们几个里面最普通的了。后族子弟,与老护卫营校尉高敬贤同辈,是皇后娘娘的堂弟。
赵曦在当初,就有过感慨,把他们当做是未来的名将名帅,对于他们这一批,赵曦寄予厚望,甚至还有高于第一批护卫营的几个。
狄青也有这样的体会,对他们几个也是倾心教授。
原本,赵曦就是为平灭西夏,收复燕云十六州储备的。现在,也该着让他们登场了。
在这个时代,对于那一片地域的了解,赵曦觉得应该没人比得上他,即便是那些胡商也未必比得上。
所以,有必要对即将出发的几位面授机宜。
“你们无人,将分五个批次探路。身份是商队,所以最多只能带五十人为一队。此次探路事关重大,是为即将征战西夏的偏师探路。”
“以后对西夏夹击的偏师,朕有意让你们几人率队出征。这次探路,同样是为你们将来的队伍探路。探路不仅仅关系到国朝对西夏战略夹击的谋划,更关系着你们自己队伍的生死。”
对于老护卫营,还是现在所谓的近卫,赵曦说话都是很直白的。
“这次说是探路,其实朕更觉得是清路,控路之举。这条路是存在的,因为有胡商通过。”
“国朝对夏征伐,在偏师到位之前,必须是潜行,这就需要,你们最后的成立的偏师,要在没人任何消息走漏的情况下,突然出现在古玉门关,然后向东出击。”
“这样的条件你们应该清楚是什么意思······没错,就是清理这条通道上的所有非国朝军卒的生物!不管是马匪还是商贾,在你们完成探路之后,不允许有任何消息传出来。”
赵曦看了看几位的反应,还好,没有人不适应,也没人像文臣那样悲天悯人。倒是一个个挺兴奋。这才是军人该有的反应。
“皇城司接触胡商,是许以重利后,以帮助商贾贯通商路的借口,也就是说,作为向导的胡商,并不知道你们的身份。这需要你们在具体探路中随机应变。必须确保他们指引你们正确的线路,同时还不暴露自己的身份。怎样做,你们自己定。”
赵曦知道,即便是自己不这样交代,他们也会做到。只不过,赵曦不需要他们背锅······怎样才能做到?除了胁迫,还有最后的灭口。赵曦替他们都担了。
“还有一个任务,就是国朝派遣偏师,由于辎重和军备运送的问题,需要在你们找到合适的地方,用作为中转站和补给点,具体数量,根据当地的情况,水源、距离等综合考量。朕以为不得少于两个,一个是自青塘西行至中途,另一个是即将接近古玉门关处。”
“第一个点,是为后勤补给的需要,第二点是为你们发生意外时退守的据点。”
赵曦对于这两个点是有估计的,一个就是后世的德令哈市,第二个是大柴旦。聚集地的选择,在那一片地方,淡水应该是第一要素。
“接下来说你们需要携带的装备和注意事项。”
“因为此次行动不仅仅是探路,还要为战车行军畅通道路,所以,你们的队伍需要有工程兵,也需要携带一定量的火药。”
“这次行动,选择胡商向导推荐的方式,不论是战马还是骆驼,你们需要根据战马和骆驼的携带量对未来战车的携带物质量做出评估,为将来出兵做参考。”
“然后就是食物和水源的问题。那地方的水源不能饮用,或者不能直接饮用。临行前,朕会让苏颂为你们制作可以拆卸的便携式的蒸馏设备,到时候即便是那些咸水,也可以蒸馏后饮用。”
“在食物方面,朕编撰的野外生存手册,务必牢记。携带的物质外,说不定会用到野外生存的技能。记住一点,活着是你们的第一要务!哪怕完不成任务,也必须活着回来。”
“另外一个,对于向导只能在一定程度上信任。说不准这些胡商和马匪的关系。所以,离开前,朕会给你们大概的线路图。”
“但是,在那地方辨识方向会有难度。第一个你们要温习朕编撰的关于辨识方向的文章,同时,确保每队不少于五到十个司南。”
“有朕大体的线路图,再加上司南,即便是失去了向导,朕相信你们也能找到来路。”
“你们五个具体怎么联系,随后你们自己商定。”
“这次出征,你们是孤军,没有后援,没有补给,在那片区域,甚至你都见不到人烟。从某种程度上说,是一片死地也无不可。”
“但是,前朝时,吐蕃能通过那片地方占领了安西四镇,如今,胡商能通过那片地方行商至汴梁。我大宋军伍,同样也能做到!”
这一次面授机宜,更像是一次赵曦对他们几个的宣讲,就像在讲武堂讲学一样。
最后,赵曦还把一些补充的注意事项以条陈的形式,交给了他们。比如,那里的昼夜温差大,比如,如何尽可能的避免气疫等。这都是早先的野外生存没有教授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