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2章 故意留下的后门
作者:
布袋外的麦芒 更新:2023-03-07 19:52 字数:4238
朝廷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清剿,是步骑、战车和骑兵协同的清剿队伍。
骑兵追击,战车防御,步骑也就是火枪队居中策应,这就是朝廷清剿北辽残兵的策略。
很有效,再没有出现被北辽残兵截杀的故事······
针对于逃往燕山以北的北辽队伍,赵曦现在还没有想好怎样做。
燕山以北,肯定是要征伐的,否则大宋完全可以在战前就逼迫北辽将燕云恭送。说好了要打到燕山以北,说好了燕山以北的草场要赏赐给番骑队,辅助番骑队,以及后期招募的骑兵。
朝廷不能失信,也不希望燕山成为未来大宋纷争不断的边疆。
就是有纷争,那也是让党项、吐蕃等游牧族群和契丹的游牧族群一起在草原上纷争。
所以,现阶段朝廷并没有想着突破燕山向北征伐,只不过是在燕山布防了重兵,对北辽没能逃出燕山的残兵进行围剿。
并没有指望清剿行动能找到北辽皇族迭刺部,赵曦的目的是其余七部任何一部的首领。总不能忙乎了近两年,最终动不了契丹的根基吧?
契丹八部,是整个契丹起源的跟脚。悉万丹部、何大何部、伏弗郁部、羽陵部、日连部、匹絜部、黎部、吐六于部等八个部落联盟。契丹族群即便是最后建立了北辽王朝,亲疏远近的关系,说到底还是根据这古八部传承下来的。
也就是说,契丹古八部是整个北辽王朝的核心,也是信仰。对于信仰的力量,赵曦是最为了解的,他比中原对先贤的推崇更可怕。
灭掉北辽,占领土地和收买人心都不能彻底的让契丹人绝望,灭掉他们的信仰,或者让他们看到推崇的那个首领落下神坛,或许才是彻底击溃契丹这个族群凝聚力的最佳办法。
事实上,除了后期北辽吞并的诸如奚、室韦、萌古等部落,基本上整个北辽王朝的贵族,倒是出自这古八部传承下来的。
甚至说,整个北辽的朝廷决断,也都是以古八部传承后人为主。北辽的精锐主力,也都是集中在这古八部的首领之中。
虽然现在的北辽,已经不再提及古八部,根源总是脱不开古八部。
灭不了古八部,那就意味着北辽不灭。
“可惜了,上次因为五百番骑被全歼,三万大军扫荡方圆三百里歼灭的那五千北辽骑兵,一个活口都没有留下,否则也可以甄别是不是有古八部传承人。”
信仰的力量或许诸位臣工不了解,但是,官家所说的契丹古八部,诸位臣工还是了解的。也知道契丹古八部的传承,代表着整个北辽王朝的核心。
也认同古八部队契丹,对整个北辽王朝的图腾作用。就像中原王朝的先贤一般······
这时候,随军的诸位内阁,也开始专注于契丹古八部的剿灭事宜,也不再着急回朝事宜······官家已经恩准遴选官员了。只待清剿收尾,朝廷官员就可以陆续赴任······
对于诸位阁老大臣而言,官家在哪里,哪里就是朝廷。
“是否可以从契丹人的图腾纹身入手?”
这确实是个思路,最起码能甄别那些在混战中枉死的契丹贵族······
于是,大宋的清剿队伍,便增加了一项工作,在歼敌之后,都会将契丹人扒光,根据契丹人的纹身奏报战功······
萧垯不也这时候在逐鹿山的山坳里,带着三万自己部落的斡鲁多。
在确定大辽皇帝陛下已经抛弃将士们逃掉的那一刻,萧垯不也就以阻击宋国北部军的名义,调集了自己本部落的斡鲁多北上了。
跟大辽皇帝的借口是一样的。
但是,萧垯不也并没有着急离开战区,也没有像其他首领那样直接向北逃窜。而是在宋国的北路大军向东进发,部署围攻析津府的时,瞅中了宋国大军的空档,第一时间向西北穿插,直接进入了逐鹿山。
宋国已经占据了奉化州、归化州,也就是说,逐鹿山以西,在宋国看来已经是大后方了,已经贯通了云州到奉化州的通道。
而北部出燕山,那还是大辽的疆域。任何人都想不多,自己会率领本部人马向西······
萧垯不也偏偏就向西了。
因为他知道,宋国这一战不仅仅是收复燕云,就是向北逃到中京,逃到大定府,也终究逃不掉宋国的大军攻伐。
南京道一战,由于陛下的先行逃跑,已经让宋国把大辽的脊梁打断了,从此后,大辽的骑兵已经很难在鼓起与宋国一战的勇气。
并且,大辽的皇帝陛下不死,皇族和后族的队伍不灭,宋国就不会善罢甘休。
这时候向北凑热闹,纯粹就是取死之道。
所以,在决定逃窜的第一时间,萧垯不也就选择了逐鹿山。
那时候,宋国的北路军已经越过逐鹿山了,整个逐鹿山也就在固定的关隘有守卫。
萧垯不也对逐鹿上很熟悉,知道哪些路径可以避开常规的行军线路。
于是,他就躲在了逐鹿山的山坳里,等待着宋国大军的松懈。
虽然奉化州和归化州已经被宋国占领了,但是,宋国从西北出兵,从云州出兵,目的都是在南京道对大辽形成包围。
萧垯不也估计,宋国对于奉化州和归化州的统治,绝对不会像南京道析津府那些州府郡县一样,只会是一种名义上的占领,还来不及做治理方面的事。
同时,因为宋国西北军和云州军是自奉化州、归化州一带向东进发了,也是一路打过去的,这一路的大辽军伍基本被清除干净了。
所以,在奉化州和归化州一带,宋国不会留守太多的军伍,这是他萧垯不也的机会······
萧垯不也知道,大辽的西北招讨司驻地,也就是可敦城,因为防卫西北的原因,祖例规定,任何时候不得少于十万匹战马和精骑。
即便是宋国的西北军,也不曾染指可敦城······因为宋国的西北军出征,战略目标是对南京道的大辽军伍围剿。
这也让如今的可敦城,成为了大辽唯一剩余的生力军。
只要转战奉化州、归化州向北,他萧垯不也就可以抵达可敦城,并以可敦城为基点,召集整个大辽西北招讨司的各方力量,意图后事!
大宋在析津府周边的清剿应该要告一段落了。
这近一个月的清剿,总计剿灭有图腾纹身的契丹人约五万七千余。这就是说,除了正面战场,大宋又歼灭近六万的北辽主力骑兵。
整个清剿行动,基本上将整个南京道都过了一遍,应该不再存在成建制的北辽残兵了。至于那些游兵散勇,就看汪洋的南京道子民,能不能在特定的诱惑下,完成最终的清剿了。
这时候,大宋的前线朝廷,开始酝酿下一步越过燕山的进攻目标了。
“报······”
多久没有这样的急报了,一时间让整个中军宫帐都静了下来。
“报······奉化州驻防队伍急报,昨日,有近三万北辽骑兵通过奉化州境内,向北进军。该北辽骑兵均为一人双骑的配置,并未对我奉化州发起攻击。”
“考虑敌我双方的战力悬殊,奉化州驻军并未出击,只是固守奉化州城。”
传令兵后面的话,没多少人往心里去。奉化州留守的驻防军不足三千,就是一种宣示主权的意思,并不需要他承担截杀北辽残兵的任务。
特别是这种成建制大批队伍。
所有人都在想,这部分北辽精锐骑兵的出处······
“北辽还是有高人呀!”
赵曦看着整个南京道的沙盘,由衷的赞叹。确实,有这样的奏报,再结合整个南京道的沙盘,赵曦不难想到事件的始末。
人家很聪明,根本不攻击大宋的驻军,纯粹就是路过。这样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低敌意,还能避免大宋的烽烟传讯,以至于招来大批宋军的围剿追击。
“在河北道战场开始之时,人家瞅准时机退出战场。当我方所有注意力集中在中军混战和析津府的收复时,导致西面各路大军出现空档······就这里,逐鹿山。”
“随便找一个山坳隐藏,等待我方大军在清剿······思路清晰,时机抓的巧妙!”
赵曦在评论,几乎是还原萧垯不也的逃窜过程。只是,这感觉让整个中军宫帐里很不爽。
整个河北道大战,基本上是围三缺一的包围圈。说白了,大宋没法把北辽南京道的东北方向也布置兵力,也就放开了东北方向的出路。
这也是接下来朝廷继续出兵的方向。
可谁曾想,北辽会有人钻出大宋的包围圈,还是西北军、云州军、蔚州军三路大军的西北方向。
“官家,西北方向的将领失职了!”
倒不是推卸责任,只是有感而发。整个包围圈各司其职,在谁的防线上出了问题,自然就是谁的责任。
“不存在失职。当时的情况时,中军下达了必须按时形成包围圈的命令,北路的西北军和云州军,作战的重点是向东北进发,清扫析津府北边的所有障碍。”
“在大战开始,也就是北辽阵线混乱之时,北路军需要全线向北,拦截北逃的北辽大军。”
“而也是这时候,北路军已经没有了防御西线的职责。这一次出现纰漏,责任不在北路军。”
章惇很讨厌文彦博那种有事没事追究责任的措辞。怎么说呢,应该是新一代的将领,亦或是新一代的文臣,很不习惯这种有事就在背锅人的做法。
但是,近三万北辽逃兵穿过奉化州,也确实是西路出现了问题。章惇不得解释整个过程。
背后的话就是:责任在前线指挥部。
赵曦压了压手,制止了文彦博想继续争论的意愿。然后给王中正使了个眼色,让他把宫帐里的无关人员清出去,并让皇城司亲从官将守卫宫帐周边。
“此事没有责任,是朕有意为之!”
“诸位请想想,整个对北辽的包围圈形成后,只需要稳步推进,完全可以迫使北辽的所有势力兵马向东北逃窜,朕为何要在包围圈形成以后,调北路军向东呢?”
“堵截北辽大军北逃吗?任何一路大军,特别是单纯的骑兵队伍,不可能拦截北辽十几乃至几十万逃命的骑兵。”
“朕还不至于让自己的将士们去白白牺牲。”
“之所以调北路军让开西边,以至于出现空档,朕就是有意让北辽的能有部分军伍从西边逃窜。”
“现在基本明了了一点,北辽皇帝是在围剿大战之前,就已经离开了战场,那时候逃跑的路线,只有东北方向,也就是他只能逃向北辽的中京道。”
“北辽皇帝这样的行为就是抛弃了北辽的其他势力,抛弃了北辽这几十万的骑兵。能没人有怨气吗?”
“可这样的怨气,只要最终逃到中京道,在北辽皇族十万精锐实力的情况下,那些逃到中京道的势力,将不得不接受北辽皇帝的继续统治。”
“可逃向西边的不同,在选择跟北辽皇帝不一样的逃跑路线时,就意味着他对北辽皇帝失去了信心,有意另起炉灶了。”
“这样的萌芽,我大宋应该给与方便。”
“诸位,对于大草原的统治,除了羊毛经济的关联,就是以夷制夷,大草原的地形特定,注定了朝廷治理大草原的方式。”
“先不说彻底消灭北辽朝廷的问题,党项、吐蕃、契丹、萌古等各类草原部落,如何在平灭北辽后,保持他们之间的纷争和平衡,朝廷需要尽早准备。”
“朕之所以在部署包围圈时留这么一个后路,就是想让草原的未来不至于让如今国朝的番骑、辅助番骑以及招募番骑一统了。”
“接下来深入草原追击北辽残兵,乃至攻伐北辽流亡朝廷的任务,将重点由番骑、辅助番骑乃至招募番骑完成。”
“有些仇恨需要引导产生,也唯有仇恨才能构建草原未来的平衡,也只有这样,大宋才可以居于一个裁决者的层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