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钱,我有刀 第271节
作者:
欧阳墨心 更新:2023-12-29 16:34 字数:4259
这半个时辰,便是金光门(临近西市)和春明门(临近东市)的午高峰,东市临近富贵区,商品多以高档品为主,货品不求最好只求最贵,西市主要面向平民,规模大、品种多、物美价廉,是丝绸之路的起点,对外贸易繁荣,外国商人尤其多。
花氏的六辆马车队平时还算有气势,但在安都城拥挤的午高峰中完全不够看,四圣负责的货车被骆驼队冲散了,木夏退居二线,让伊塔驾车,本来林随安还纳闷为何要如此安排,不过很快就明白了。
城门前实在太堵了,几乎都是外国商队——马头抵着骆驼屁股,拉车的老牛头上蹲着猴子,骡子和驴子脑袋撞脑袋,地上的雪水和骆驼粪混成了墨绿色的泥巴——举步维艰,寸步难行。这种时候,伊塔的外语天赋派上了大用场,一路嚷嚷着波斯语、唐语、高丽语、吐火罗语、大食语、扶桑语、天竺语以及听不懂的啥啥语,见缝插针,据理力争,硬是挤出了一条血路。
隔壁的扶桑商队骂骂咧咧,想加塞插队,林随安居然听懂了几个词,正不爽,花一棠推开车窗噼里啪啦骂了回去,比伊塔嗓门还大,声调抑扬顿挫,像唱歌似的,把扶桑商队骂懵了,前面的波斯骆驼队发出一片哄笑,后边的天竺商队敲起了皮鼓,牛头上的猴子和着节奏跳起了舞。
上百支商队,就这般吵闹着、拥挤着、缓缓流进了金光门。一进城门,视线豁然开朗,正对的大街宽近四丈,宏大敞亮,商队们大松一口气,行进速度快了不少,过了群贤坊,纷纷涌入了西市。
向东过延寿坊,便是太平坊的坊门,花氏八宅的护院侍从们列队迎接,恭候已久。领头的安都的驻宅管事是个年过五旬的婶子,精神奕奕,笑容憨厚,木夏对此人很是敬重,特意下车行了礼,称此人“木盛嫂”。
花氏八宅占地仅有三分之一的里坊,是五大都城里面积最小的,大约是为了配合安都悠久的历史文化,此处的花宅风格竟是精致简约了不少,清明渠的河水恰好从花宅穿过,成一池天然的清明湖,冬日湖面成冰,白雪皑皑,寒气笼烟,宛若仙境。
众人一路舟车劳顿,都累得够呛,草草用了顿午膳,便纷纷回房歇息,林随安倒头就睡,一觉就睡了两个时辰。
*
林随安醒来的时候,已快到酉时,天色异常昏暗,大约又要下雪了。上辈子的林随安生活在北方,蛮适应安都的气候,走在回廊上,一呼一吸间,口鼻间的白气在心中升起了奇特的思乡情。
正堂里烧了地龙,很暖和,只有花一棠一个人在,方刻显然还在睡,木夏说靳若带着伊塔和四圣去城里溜达了,估计一时半会儿回不来。
花一棠身着雪色棉袍,发髻松松垮垮扎着,脚上趿着棉拖——棉拖鞋是木夏根据林随安的形容亲自设计制作的,保暖便捷,成品颇受欢迎,尤其是方刻,囤了五双。
花一棠正在看信。
花氏八宅的椅子都配了柔软舒适的鹅毛垫子,近乎懒人沙发的原型,林随安窝进去,打了个哈欠。
“兄长来信说,”花一棠道,“陇西白氏有意与我扬都花氏联姻。”
林随安一怔,“陇西白氏?白汝仪他家?”
花一棠:“白汝仪在东都做了八个月的校书郎,因学识渊博,雅有文词,为人低调谦和,深受圣人器重,三个月前升任拾遗一职,从八品,品级虽然不高,但为天子近臣,前途不可限量。此后,白氏家主便频频向我兄长示好,称愿促成两族秦晋之好。”
林随安:“……”
白汝仪也太惨了,次次都被当做联姻的筹码。
“且慢,陇西白氏打算选谁?”林随安心中一跳,“难道是花三娘?!”
千万别啊!那凌大帅哥岂不是要失恋了?
“是我二姐花一枫。”花一棠挠了挠头,“说起来这俩人都是书呆子,搞不好还挺相配。”
林随安松了口气,心道凌大帅哥的媳妇暂时保住了。
“兄长还说发现了一些蝉蜕铺钱银的流向,大约就是骗了随州苏氏的那一批,正在追查,让我们在安都也留意些,若有线索,及时沟通。”
林随安耸肩,这部分是高端资本局,她可帮不上忙。
花一棠换了一页纸,“兄长还说,花四郎你个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蠢……”突然停住了。
林随安好奇,“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啥?”
花一棠眼珠子飞快将信上的内容扫描完毕,脸腾一下红了,飞快折起信纸塞回信封,往怀里一揣,“咳,没什么,就是日常教训我不思进取,浑噩度日之类。”
林随安盯着花一棠的大红脸,心道:我信了你的邪!
木夏扫着肩膀上的雪匆匆走进来,呈上一封帖子,“这是安都刺史嘉穆送来的,说今日戌正三刻在太平坊的崇阳楼设了接风宴,特邀四郎和林娘子一同前往。”
“我猜到这帖子也差不多时辰该到了,”花一棠站起身,伸了个懒腰,“木夏,更衣。”
“是,四郎。”木夏躬身施礼,向后一让,木盛嫂径直走到了林随安的对面,“林娘子,咱们也走吧。”
林随安指着自己的鼻子,“我也要更衣吗?”
木盛嫂笑得和蔼,“安都刺史的接风宴,自然是要好好装扮一番的。”
“不、不必了吧——”
“侍女们早就准备好了,林娘子可不要让大家失望啊。”
“……”
*
木盛嫂长得高高瘦瘦,比林随安还高了半个头,笑容亲切又不容拒绝,手下的侍女都是漂亮的小女娘,像小鸟一样叽叽喳喳绕着林随安,配衣袍、选靴袜、挑发饰,忙得不亦乐乎。
有方大夫的前车之鉴在,林随安担忧会将她打扮成一只扑棱蛾子,未曾想衣袍一上身,竟是素雅简洁的款式,窄袖、短靠、束腰、胡裤、短靴,袖口衣袂处以金线绣着缠丝状的枝叶花纹,林随安觉得眼熟,貌似在花一棠的衣衫上也见过,想必是花氏统一的绣样。
木盛嫂很感慨,“想不到竟有一日要准备这么素净的衣服,还真是有些不太适应。”
林随安:“……”
她们对“素净”的理解似乎不太一样。
这身衣服乍一看没什么特别,但随着光线转换,布料表面便会折射出不同的色泽,时而淡紫、时而深蓝,动作大些,还会浮现出淡淡的明光。
好家伙,一看就价格不菲!
木盛嫂似乎看出了林随安心思,笑道,“这是扬都新出的料子,名为‘东方既白’,取破晓前的一抹天空之色,四郎说最适合林娘子,便让扬都布行快马加鞭运过来了。”
林随安:“多、多少钱——算了,别告诉我。”
木盛嫂笑出了声,“四郎在襁褓里就喜欢华丽花俏的东西,突然订了一件这般朴素的,扬都布行还以为传错了,派人问了三次才敢确定。”
“在襁褓里?”林随安一怔,“花一棠不是六岁之后才喜欢华丽的衣衫吗?”
木盛嫂笑得更厉害了,“四郎出生的时候,我在扬都花氏大宅做副管事,记得清清楚楚,四郎从睁开眼开始,就要躺在蜀锦里睡觉,甚至必须是上品蜀锦,下品蜀锦就不睡。能爬的时候就更挑剔了,若是身下的蜀锦花样颜色不合眼缘,宁愿趴一个时辰也不动弹一下,当时整个花宅为了给四郎挑蜀锦,差点没把扬都的蜀锦行搬空了,最后不得已把花二木派去了益都,专门开辟了扬都至益都的蜀锦商路。”
林随安:“……”
等一下,所以说花一棠喜欢花哨华丽的衣衫,不是因为什么幼年心理创伤,而是天生的?!
“那……花一棠能吃是——”
“四郎胃口大,三个|乳|娘都喂不饱,吃得好,长得好,皮肤粉□□白的,谁看到都说扬都花四郎是天生的富贵命。”木盛嫂自豪道。
“……”
“不过,后来四郎的衣衫越来越讲究,除了四郎自己喜欢,还有另一层原因。”
“啥?”
“四郎长得漂亮啊,穿在他身上的料子和款式都卖的特别好,所以家主就命令花氏布行和成衣行,凡新款都要给四郎备一份,让四郎每日穿着出去晃悠,效果奇佳。只要是四郎同款,不出三日,定能售罄。说句不夸张的,花氏布行的生意有一半都是四郎的功劳。”
“……”
林随安看着镜子里的自己,瞪着眼珠子,额角一抽一抽的。
*
回到正堂的时候,梳妆打扮完毕的花一棠容光焕发,光彩照人,平展双臂,翘着脚,任凭八名侍从提着熏香炉围着他绕圈,袅袅熏香中,表情那叫一个享受。
木夏一旁指导作业,“这款‘月魄花灵香’,最配四郎身上的‘日暮渺渺袍’,少一分则淡,多一分则浓,哎哎哎,再离开三步,对对对,走快些,别忘了‘烟柳飞絮’的斗篷。”
八名侍从绕得满头大汗,木夏还是不满意,又亲自上手整理花一棠的熏香球,“四郎,这套新款可是扬都成衣坊倾尽心力之作,能否在安都市场占有一席之地,就看今日四郎的表现了。”
花一棠:“放心,定会穿出风采,穿出特色,艳压安都,一鸣惊人!”
林随安抱着千净冷眼旁观,额角抽动得愈发频繁。
花一棠得意展示,“帅吗?美吗?”
林随安:“你就是天生|爱臭美吧?”
花一棠:“啊呀,花某如此花容月貌,自然要为花氏产业出一份力喽。”
“你订做的那件临晚镜纱衣——”
“沐浴完毕,揽镜自赏,正好应景。”
“……”
林随安气得脑瓜子嗡嗡的,她真是咸吃萝卜淡操心,竟然会心疼这个家伙,呵呵,就算世界末日,这种祸害也能活蹦乱跳,千秋万代!
林随安气呼呼走了,花一棠收起张扬的动作,长吁一口气,转目看了木夏和木盛嫂一眼,二人同时垂首抱拳。
*
小剧场
临进安都的前一夜,花一棠将木夏叫到了房中。
“安都花氏八宅的管事是谁?”
“回四郎,是木盛嫂。”
“甚好,你与木盛嫂商量一下,让她寻个时机,不经意地向林随安说明一件事。”
“何事?”
“就说我喜欢华服,大胃爱吃是娘胎里带出来的喜好。”
“可是四郎,你这两个习惯分明是六岁那次失踪之后才——”
花一棠皱眉。
木夏了然,“四郎可是后悔将此事告诉了林娘子?”
“那夜月光太美……不知不觉就说了出来……我虽不认为告诉她有什么不对……但……”花一棠叹了口气,“那日之后,她就郁郁寡欢,愁眉紧锁,她那么聪慧,定是发现了……我实在不忍她为我心疼。”
木夏看着夜色中花一棠俊丽无双的容颜,感觉自己仅有十五岁的头顶已经开始钻白头发。
“四郎啊,你何必如此自苦呢?”
“我宁愿自苦一生,也不要她为我苦半分。”
“……”
“去办吧,仔细些,林随安不好骗,莫要露了马脚。
“……遵命。”
第236章
宵禁之后, 安都城每个里坊都是个繁华的小世界,尤其是富人坊区,皆是歌舞升平, 通宵达达,尤以平康坊、太平坊为甚。
平康坊, 东市隔壁, 著名的青楼妓馆聚集地,也是举子、选人、商贩及各国来往人员的第二个家。
太平坊,声名显赫的贵人区,坊内有著名的“三楼九肆”,三楼为崇阳楼、青玉楼、东风楼,九肆囊括了安都城最有名的茶肆、酒肆、瓦肆、戏肆、赌肆等等。
花氏八宅位于太平坊北侧,从大门出来, 沿着启明街向南走到头,便能看到灯火通明的崇阳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