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节
作者:
南岛樱桃 更新:2023-03-08 16:18 字数:4599
有些人总有办法将自己的私心包装得冠冕堂皇。
听听这话,活像真是在为皇上考虑似的。
皇上不看他们,看向燕王。
燕王道:“没发现也罢,既然发现这个情况,再难都得禁了。你们觉得表亲结合好处多多,子嗣一个没生好再生就是,却不想想明知道这样做不妥还那么做,等到生出天生残疾天生病弱的孩子,这笔孽债有算谁的?因为这每年要死多少孩子?你们良心过得去?”
再者说,也不是谁都有资格和本钱纳妾的。
比如说为数众多的农户,都是一夫一妻过一生,这种情况下表兄妹两个结合了,生一胎两胎都不好,这个家不得完蛋?
本来打的是亲上加亲的主意,到时候反目成仇也有可能,男女两头不得互相埋怨?
这事横看竖看都是弊大于利,继续放纵那是作孽,亏良心还可能结下因果。
燕王的口才是极好的,不多几句就说得好些大臣面红耳赤。
又有人建议:“臣以为,最好是将坏处广而告之,由百姓自己选择,朝廷不要明令禁止。咱们只要说到了,他们还像那么去做,好坏是自己选的。”
“是啊,一开始兴许有人不信邪,可只要周围出现天生残疾或者病弱的孩子,他们逐渐会相信,届时不用明令禁止,也能杜绝这种行为。”
……
大臣们能混到这份上,头也不是真的铁。
皇上已经不高兴了,燕王也说了那样的话,这事基本没得谈,他们也只能尽量斡旋,给自己留点余地。
谁知道呢?皇上也跟燕王换了个眼色。他俩都明白很多事没法一步到位,先使百姓明白近亲结合的坏处也好,大力宣传两年,有一定基础再考虑法令的事。
得说皇上挺恶劣的,明知道大臣们这么积极争取是为自己,他还打了补丁说,朝廷官员要起到带头作用,以前的既往不咎,往后再要明知故犯坏皇上的事,必将严惩。
大臣们出宫的时候全在摇头。
冒着惹怒皇上的风险搞了半天,结果等于白搞,是说不直接颁布法令,但朝廷官员明令禁止,这根直接禁了有啥差别???
不得不说,现在这样对皇上更有利了,眼看权贵家都不搞亲上加亲了,本来不信百姓也该相信,皇上的目的更容易达到,等以后在要提明令禁止也就不存在多少阻碍了。
几位大臣恨得牙痒痒:“这事保准是燕王搞出来的,你们想想他这段时间做那些事。”
“那肯定,皇上日理万机,能去琢磨这些?”
“燕王吃饱了撑的,搞这个对他有任何好处?”
“是不是吃了秦家的苦?”当时五皇子还在燕王府的时候,燕王妃将自己娘家侄女许配给他,结果她们姑侄联手把王府搞得乌烟瘴气的。
“要真是这样那我没话说了……秦家女儿真有本事,死了那么久还在坑人。”
大臣们也不敢说太多,吐槽了几句便各自散了,很快,朝廷开始在城门口之类的地方张贴告示,将近亲结合的危害告知全国百姓,引来一片哗然之声。
这反应在皇上的预料之中,一开始他们肯定难以接受,只要有了这个概念,再结合现状,很快百姓的想法就会改变,事情会有转机。
比起民间,最难受的其实是太后、皇后、太子妃、诸位皇子妃的娘家人。
皇上都要求官员以身作则了,皇室更不消说。
以后谁还敢提出想娶表妹?
那是明知不敢为而为之!是拆皇上的台!好日子不想过了?
可这种事,他们实在难以接受,就好像本来等太子登基,皇后娘家不得做些打算?现在谁也别打算了,表哥表妹都拉倒吧,几代以内的血缘亲属不让成亲。
别说皇后娘家,汉阳郡主那胖儿子头一个就要哭了。
他从小就有个梦想,没错,就是一直一直跟姝姝妹妹在一起。
现在也只能在梦里想想。
都还没搭上台子,他就没戏了。
第113章
汉阳郡主确实打过明姝的主意, 她那么积极将夫家侄女送去王府也是盼着日后能用得着。郡主有两子一女, 前头两个岁数相差并不太大,跟明姝都可以配。
原先是可以, 皇上都说表哥表妹结合并不利好,还让朝中官员做好表率, 这盘算看来是落空了。
遗憾多少会有一点, 但不算多。
汉阳郡主比盛飞瑶清醒一些, 她之前抱的希望就不太大,毕竟兄弟要继承王府, 明姝就是郡主, 自家这两个除非自身有天大能耐, 光看家世背景跟她并不相配。侯府跟亲王府比起来本来就低,再往下传两代等于低到土里。
如此想来明令禁止了也好, 不用再抱着希望。
逸哥儿听说这事闹了,但他毕竟还小, 喜欢也很肤浅, 简言之他不高兴了可没到要死要活的地步, 过两天还是该干嘛干嘛去。跟他比起来,其他有些家的才是痛彻心扉,闹绝食闹着要上吊的都有。
有几家正准备结亲上亲,皇上一下令,亲事黄了。
还有对自家表哥表妹有觊觎的,这对他们来说也是晴天霹雳。
太后、皇后甚至诸位妃嫔娘家都有人递牌子进宫,又是问, 又是求,都不管用。皇上拿了主意,太后和皇后都不是蠢人,自不会带头与之作对。再者说,大臣们不明白实情,太后跟皇后知道一些,会发现表亲结合不好才不是搞农业中途意外发现得,那是写到天书上的东西,真实性毋庸置疑。
太后她们也仔细回想过,那种情况生出来的孩子,格外健康的确实不是太多。
没有太后皇后或者皇子站出来,底下哪怕有抗议之声,很快也沉寂了。能够站上朝堂的都没有彻头彻尾的傻瓜,看皇上的反应听他说的话就该知道他这回下了很大决心,这事没有转圜,与其生出是非来惹皇上厌烦,不如坦然面对。
左右法令不是针对某一家,规矩之下,大家都一样,非常公平。
这东西对别家多少都有影响,对钱玉嫃没有,她夫家跟娘家差距太大不好撮合,至于两位郡主膝下的,别说她是否瞧得起,王爷跟太后都不愿意。之前威远侯府的胖小子总闹着要跟明姝玩,太后就念叨过,讲他配不上天上仙女,最好别打那主意。
外面一团乱的时候,燕王府里还是清清静静的,钱玉嫃照样把多数的精力放在相公以及一双儿女身上,少数用来应酬交际。
钱宗宝进翰林院有一年了,这一年里,乔氏为他向靖安伯府提亲并且下了聘,现在只差择吉日接新媳妇进门。按说最近就有日子,一来钱家宅院还没布置妥当,二来钱老爷还没进京。他说顺利的话今年能来,但要把生意交给大哥也不简单,钱炳和本来也是生意人,做的毕竟不是茶叶买卖,钱炳坤不能把什么都丢给他直接走人,总得一样样办好交接,还得守着看没问题才能走人,而这需要时间。
因为这两方面的顾虑,哪怕男女双方都不小了,他们还是决定把婚期往后延一年,明年房子有了老爷也上京城来了,届时保证将喜事办得风风光光。
能早的话,靖安伯府当然希望早嫁女。
但钱家将苦衷摆出来了,道理讲得头头是道不答应显得很不近人情,左右人家也不是要悔婚,只不过想等一等。
前面多的时间都等过来了,也不差这一年半载的。
靖安伯府的越发觉得钱宗宝他值得,这人有学问不说,还通晓人情世故,亲事定了以后每隔一段时间就要去伯府拜望,见着岳父岳母礼数十分周到,周到的同时又不显得刻板,他善于听别人讲,说出来的话又非常悦耳,从来不会戳人短处……这就是出身带给他的影响,钱家是生意人,生意人最讲究一个和气,经常是哪怕心里不高兴了还要全个脸面,钱宗宝还没修炼到炉火纯青,不过他要想讨人欢心的话,还没有失败的时候。
钱玉嫃刚上京城那会儿,很容易就把太后皇后他们笼络过来。
作为她兄弟,钱宗宝也是一样。过去拜访了一两次,他就轻松拿下岳父岳母,女方家中长辈对他评价很高,提起来都赞不绝口。
说钱宗宝太适合官场,只要有机会给他,一定能冒出头。
又说机会……他跟燕王府这么亲近,能缺了表现自己的机会?在翰林院一年时间,钱宗宝得到一众老翰林的褒奖,都说他踏实勤勉为人谦逊,人又特别聪明,什么事只要教他一回,你就完全可以放心,遇上类似的事他都能举一反三,学得快,做得好,短短一年探花郎在声望方面已经超过状元榜眼,别说皇上王爷这些,老翰林都更看好钱宗宝,觉得他身上有能爬上去的特质。
有实力,受得了批评,听得进建议,人一点儿也不呆板迂腐,对于分内之事他很积极,又不是那种会擅自打听或干预别人的人,除非你有需要拜托到他,平常他不会多管闲事,余出来的时间都在学习。
是感觉不够热心,跟官场就是莫名契合。
大家反而不喜欢自己的事情做不好就爱指点别人的,闲事管太宽也容易被解读成爱功劳爱表现……
他同届的状元郎进了翰林院没立刻沉淀下来还在为自己中状元暗喜,就因为这,被老翰林们下了批语说辉煌已过好景不长。
现在钱宗宝只等一个机会就能往上头窜了,状元郎跟翰林院里很多人都没磨合好,甭管是对人或者对事,都还比较陌生。
这一年,他有半年都忙着得意去了,平常有空就跟友人吃茶吃酒,或者就在评价指点家族中的堂兄弟们,他总爱说你这样不行,你学习方法不对,你像我这样,像我这样才能中状元……
有些话说一两次还成,说多了难免招人厌烦,他自家人听到这样的说教都忍不住想翻白眼。中了状元是天大荣耀,可都过去那么长时间了,反复吹嘘实在很烦。
尤其他说教的对象很多还是平辈,堂弟表弟之类。
兄弟之间这么摆架子,能不招厌?
……
总之,钱宗宝也踏踏实实待在翰林院里,没受这次风波影响。钱家亲戚里面,受刺激大一点的也就是钱二姑,如果她还算亲戚的话。
钱二姑本来没想到那一方面,看到衙门贴出来的告示得知表兄妹结合不好,才想到当年明明可以撮合钱玉嫃跟自家儿子。
现在谁都知道钱玉嫃气运强,她要是进了唐家门,唐家能破?
你说她比唐旭大,是表姐来着。
那有什么?
再说她也没大多少。
她嫁给谢士洲,成亲没半年谢士洲就飞黄腾达了,现在他们荣华富贵的好不让人羡慕。她要是嫁给旭哥儿多好呢,钱二姑也不在乎表哥表妹结合那点缺陷,生一个不好再生就是,她能兴家才是钱二姑看重的。
都是生女儿,乔氏生一个带旺了全家,亲戚都跟着她发达了。
再看看她,拼死生下来的,却是个实打实的赔钱货,从小把她当宝贝养大,就没想过回报家里,给人做妾做不好,闹出丑事以后还敢偷了钱跑出去……
唐瑶跑了有两三年,钱二姑想起来还是气,气不过就要骂她。
不该生她,真不该生!
唐家落得这个下场,多半就是因为她啊!
她还不高兴,还嫌家里对她不起,也不想想自己办哪些事对得起谁?
钱二姑也就是随便想想,比起钱玉嫃,让她恨得咬牙切齿的是亲闺女唐瑶才是。跟她相比,有一家反应更大,就是谢夫人娘家那头,叶家表妹都拖成了老姑娘,亲事还没说成,她自己心里还存着最后一点念想,盼着姑妈看她不容易给她想想办法。
没等她感动谢夫人,衙门就说表兄妹成亲不好,容易生出天生不足的孩子。
叶表妹听说以后哭得肝肠寸断,接着人就病了,半夜起烧,烧得人事不知。
家里人说好话哄她,讲衙门虽然说那样不好,也没明令禁止。还道亲上加亲明明就是大喜事,别说本朝,以前那些朝代都爱这样,哪能说禁就禁了?
叶表妹勉强被哄住,喝了药,情况才好转一些,又有新的说法传来。
说你要是不怕生出残疾儿,坚持要结亲上亲可以。现在的规矩是百姓可以,朝廷官员不行,他们须得积极响应上面的政策,做好带头示范。规矩下来之后,谁要敢顶风作案,上面有惩罚措施。
因着离京城太远,他们都不知道这事儿是皇上跟王爷合计过后搞出来的。
哪怕不知道,叶家人也清楚他们完蛋了。
官员们都不准结亲上亲,皇室能结?
当然不能!
生出娘胎带病的孩子对皇家是耻辱,亲王府没那么严重,可燕王作为当今皇上的亲弟弟,不得以身作则?
这下叶家上下都顾不得安慰他家的老姑娘,都关上门骂朝廷正事不做只知道搞这些有的没,这不是害人吗?
别管他们心里有多不满,政策已经下来了,没得更改一说。
</div>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