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节
作者:
容默 更新:2023-03-09 05:00 字数:4046
……
打发走朱氏之后,林灯对自己的谈判结果很是满意,开心地哼起了不知名的小调。
彤云却哭丧着个脸说:“小姐,您傻不傻呀?哪有嫁到人家的媳妇,还自己出饭钱的啊!就是咱们家太太,吃用可都是从公中出的啊!”
林灯瞪了她一眼,反驳道:“切,你才傻呢,我这是花钱买清净,懂不懂啊?朱氏是什么样的人你也看见了,你家小姐我要是天天跟她一起吃饭,我还不得活活被她给折腾死?你说说看,钱和命哪个重要啊?”
彤云弱弱地说:“那……那当然是命重要了。”
“是吧?而且你别看我娘吃家里的、喝家里的,她还真没吃过什么好的。真要算起来,这些年她补贴给我爹的钱,怕是吃上八百年都够了。更别提当年,她还受了我祖母那么多的气……”
彤云看着林灯,呆呆地眨了眨眼。
不知道怎么回事,她觉得她们家小姐现在说话总是特别有道理。
可是也不知道为什么,她一直隐约觉得小姐的话哪里不太对劲,却又说不上来。
彤云嘟了嘟嘴说:“不管怎么说,咱们家老爷虽然花钱大手大脚了一些,但他还是往家里拿钱的。可姑爷倒好,不是说他薪水不低的吗?您都嫁过来好几天了,也没说每个月给您多少家用!”
“他的钱,应该都寄给母亲了吧。算了,这些事情,我不想同他计较。”
林灯说完,便把注意力重新放到桌子上的药材上去。
听方氏解释了一番之后,林灯现在已经大致知道哪些药材能卖、大约值多少钱了。
她挑了一些出来,打算明天和彤云一起出趟门,换些钱回来。同时她也可以去医馆看看大夫,调养一下自己的身体。
……
当天晚上,姚启安的房间里,朱氏一脸不舍地看着儿子说:“安儿,你才回来几天啊,就这么急着要走吗?”
姚启安不知第多少次同朱氏解释:“娘,我在上海还有工作,不能在这里久留。”
朱氏试探地问:“那你……不打算带林氏一起去上海了?”
想起林灯,姚启安果断地摇了摇头:“林氏这个样子,去了上海也是给我丢人,还不如留在家里。娘,辛苦你照顾她了。”
朱氏没精打采地说:“娘倒没什么,就是有点儿后悔……当初娘是不是不该逼着你娶这个林氏?”
姚启安苦笑着说:“娘,您现在终于想通了?”
朱氏半真半假地说:“唉,安儿啊,你可不要怪娘逼你!当时你要退婚,娘也是考虑过的。只是林老爷子亲自登门,拿出了你爷爷当年给他们家的信物出来。当着那么多乡亲的面……爹娘也是没有办法啊!”
“娘,这还不都是因为您不同意我娶青青吗?要是我早一步娶了青青,林家人就是说什么都没用了。”
一听到“青青”二字,朱氏的脸色立即就变了:“安儿,你说什么呢!就算你不娶林氏,也绝不能娶云青青那种狐媚女人!”
作者有话要说: 本章掉落10个红包~
卖药看病
第十二章 卖药看病
姚启安不满道:“娘,你说什么呢?您都没见过青青,怎么就这么说她呢?”
朱氏满脸嫌弃地说:“呵,这种出身的女人,还用得着见吗?安儿我告诉你,娘就是死了,都不会让她进我们姚家的门儿!”
“娘!您误会青青了。她父亲是在北平政府工商部工作的江主任,在北平那也是有头有脸的人物。”
“你也知道她爹姓江?那你告诉我,她为什么姓云?”不等姚启安回答,朱氏便轻哼一声,冷笑道:“安儿,你不用瞒着娘,娘早就托人打听过了。她娘就是个舞女,不知道跟谁生了这么个闺女,硬说是江主任的种。不然为什么江主任一家都在北平,她们母女两个却在上海生活呢?”
“娘,她真的是……”
朱氏在许多事情上都是无条件听从儿子的,可在有些事情上,她却执拗得很:“好了安儿,你不用再说了。像这种来路不明的女子,就是给你做妾,娘都觉得不配!这件事情,你就不要再提了。回上海以后,你也少和她来往,知道了吗?”
姚启安挫败地应了一声。
朱氏突然想起什么似的说:“哦,对了安儿,那个林氏,她还真要请人来家里教她读书呢!都多大的人了,也不知道害臊!”
提起林灯要读书的事情,姚启安神色复杂地说:“娘,你就叫她读吧。依我看,她根本就坚持不了几天。成婚之前,我又不是没有给林家去过信,让林淑婉早一点读书认字。可她呢,压根就没当回事。现在说什么读书,不过是同咱们置气罢了,不用管她。”
朱氏一想也是,反正林氏读书花的是她自己的钱。与此同时,她还能给家里补贴伙食费。
等过些天她书读不下去了,发现独守空房的日子实在难熬,到那时候不还得主动跑到朱氏院子里去好好伺候她这个婆婆,求她早日开恩,让他们夫妻团聚吗?
朱氏一想到那样的画面,就忍不住露出了得意的笑容。
……
第二日一大早,天刚蒙蒙亮的时候,姚启安就和姚父一起坐上了回上海的船。
而姚启安离家的消息,林灯是第二天早上吃早饭的时候才知道的。
彤云从外头听说这个消息之后,便急急忙忙地跑回来告诉了林灯,急得满头是汗:“小姐,您和姑爷成亲才几天呀,姑爷怎么就这么撇下你一个人走了?!”
“姚启安走了?太好了!”林灯忍不住喜形于色。
其实那天和姚启安吵完架之后,林灯还反思了一下自己来着,觉得自己当时的反应好像有点过激了。
毕竟不管怎么说,姚启安都是生活在这个时代的人。思想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也是可以理解的。
她应该采取稍微温和一些的方式,心平气和地和他谈一谈才对。
不过现在,也没这个必要了。
姚启安回了上海,他们相隔两地,便完全不需要担心他哪天抽了风,又跑来跟她扯什么夫妻义务。
林灯感觉束缚在自己身上的枷锁,好像又松快了不少。
彤云觉得她们家小姐是气糊涂了:“小姐,这有什么好高兴的呀?姑爷要去上海,那也应该带您一块儿去啊!难道您就不想去大上海看看吗?”
“想啊,我当然想了。”林灯露出憧憬的神色来,“不过我将来自己也可以去上海。现在的话,还是算了。”
上海目前是全国的经济、文化中心,文化、教育等各种资源十分丰富,是国内现代化最快的城市之一。
身为一个在二十一世纪长大的女青年,林灯当然想去上海生活了。
不过这几天林灯了解到,姚家父子在上海是一起租房子住的,房间并不充裕。
她若现在去了上海,照样还是寄人篱下不说,甚至还要和姚启安睡同一间卧房,她可受不了。
而且现在,上海的消费实在是太高了。
在想到赚钱的法子之前,林灯暂时还呆不起那样的地方。
……
吃过早饭,林灯按照计划,和彤云一起提着药材出门。
昨日她回娘家的时候,出门还是十分顺利的。可不知为何,今日姚家看门的门房却是不肯给她开门。
林灯问过了才知道,原来姚家有规矩,除了负责外出采买的下人之外,其他所有人进出姚家的大门,都要先得到太太的许可。
昨日是朱氏那边的人交待过,林灯才得以顺利通过的。
林灯一听就不耐烦了,自言自语道:“哎呀,都什么年代了,还搞‘大门不出二门不迈’这套。”
“小姐,你说什么?”彤云没听清。
“没什么,你去跟太太说一声,就说我要出门去看病。”林灯说着,从手中的药品盒子当中挑了一个补身子的递给彤云,“把这个一并给太太拿过去,就说是我的心意。”
彤云领命去了,没过多久,就从朱氏那里拿了一个可以进出姚家的腰牌回来。
出门之时,林灯不禁笑道:“其实,婆母还是挺好说话的嘛。只要钱给的到位,她就不会同我斤斤计较。”
“听说姚太太也是穷过的。”彤云低声道:“姚老爷子、姚老太太走后,姚家的家产被姚二老爷、三老爷分去了不少。那会儿老爷在上海的生意才刚刚起步,姑爷念书又花费不少……当时姚家的下人几乎都散光了,这事儿我都听说过呢。”
“是吗?”林灯当听故事一般听完了,也没怎么放在心上。
她们先去了趟当地规模最大的药铺,把带来的几样值钱的药材给变卖了。经过一番激烈的讨价还价,统共换了七、八个现大洋出来。
林灯很满意,彤云却很是不解:“小姐,您这才刚刚嫁人,怎么就这么急着变卖嫁妆呀?”
“我这不是要读书吗,将来还要去上海生活,哪里不要花钱?”
彤云不明白:“不是有姑爷吗……”
林灯有点不耐烦了:“彤云,你不要老是跟我提姚启安行不行?一口一个姑爷的,烦不烦呀。难不成离了他,我就活不成了?”
彤云闻言不禁吃惊地瞪大了眼睛:“离、离了姑爷?小姐,你这是什么意思啊!”
“我现在还不方便跟你说。”刚成婚就要离婚这种事,别说民国时期的人会觉得匪夷所思了,就算是搁在现代也会叫人觉得奇怪的。“你就别问了。总之你记住一件事,如非必要的话,不要老是跟我提起姚启安,知道了吗?”
彤云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你家小姐我有手有脚的,不用靠他也能活,你就放心吧。”林灯摸了摸小丫头的头,“饿不着你的。”
彤云不好意思地笑了:“小姐,我不是在担心这个啦……”
……
药铺和医馆离得不远,主仆二人说说笑笑间,便走到了医馆。
这年头的有钱人家,一般都是请大夫上门看诊的。
亲自来医馆里看病的,大多都是平民老百姓。
这里头许多人都要去做工,不敢耽误时间,而且老百姓普遍有一种心理,就是赶早不赶晚。所以许多病人一大早上、天不亮就在医馆外头排队了。
由于病人众多,这时候的大夫看病都很快。
林灯她们来的时候,医馆里排着的人倒是已经不多了。
跟伙计说明来意之后,没等多久,林灯就坐到了一位老中医的面前。
在现代的时候,林灯对中医是没什么了解的。
她只知道中药很苦,而她又没有得过什么病是必须看中医才能治的。
所以她对中医,向来都是敬而远之。
不过在现在这个时代,中医也好、西医也罢,医疗行业里都是鱼龙混杂,什么样的人都有。
既然去哪儿都有可能遇上不靠谱的大夫,那么她还不如先看看便宜的。毕竟看中医只要六个铜元,看西医门诊却要三角钱,太贵了。
而且中医毕竟已经发展了那么多年了,古代人用着都挺好,总不至于到她这里就突然失灵了吧?
抱着这样的心态,林灯乖乖地按照老中医的指示伸出舌头,让他查看舌苔。还伸出手腕,让他给自己把脉。
让林灯感到哭笑不得的是,这老大夫还跟宫廷剧里的太医一样,搭了块帕子在她手腕上,避免肢体接触。
这大爷瞧着比她爷爷都大了,没想到还挺讲究的。
</div>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