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节
作者:易楠苏伊      更新:2023-03-11 18:47      字数:4212
  钱淑兰拍拍身上的挎包,“账目我都随身装着呢。”
  钱明华见小姑脸上带着笑,莫名觉得心安。他可真不想再因为这事儿进去了,那地方不是人过得日子。
  他边走边跟钱淑兰抱怨,“那高组长把立贵叔骂得狗血淋头。当着那多的人面,立贵叔一大把年纪,臊得脸都红了。我看着都不忍心。”
  钱淑兰拍拍她的肩膀,“你就放心吧!我的账目记得一清二楚,我可是跟着我们家小毛驴学过怎么记账的。”
  前世她学得就是会计专业,为了怕露馅,她穿过来之后就一直避免接触会计方面的工作。不过自从小毛驴学了这专业之后,她就没了顾忌。
  她的账目也是按照这年代的习惯来记录的,并不打眼。
  到了工作组,看到她递过来的会计本,三人都微微惊了一下。
  高组长更是诧异,“你学过啊?”
  钱淑兰笑着解释,“我家有两个孩子都是学会计的。咱们村识字的人不多,我就负责养猪厂和养鸡厂这两个厂子的会计工作。”
  三人倒是没有在意这些,只要她是清白的,管她是几个厂子的会计呢。
  高组长把她递过来的账目翻了好几遍。
  供销社,百货大楼的收据全部都用夹子夹好,上面还编了号码,一点也不凌乱。
  那些没有收据的支出,她也会在旁边备注用在什么地方了。
  高组长微微挑眉,“你这账目记得比那些专业人士都不差呀。”
  钱明华在旁边松了一口气浅。就连严苛到极致的高组长都没能找出破绽来,可见他小姑还是不错的。
  高组长看着她记录的账簿,“你们养鸡厂这鸡蛋还真挺多。”
  钱淑兰笑着道,“因为我们养鸡厂是用蚯蚓来喂养的。”
  高组长来了兴致,便跟她请教这方面的问题。
  钱淑兰倒也说得头头是道。她这养鸡厂除了一开始被她喂过药,之后都是没有问题的。也不怕他会查出什么来。
  “你们养这么多鸡怎么不会生瘟呐?”高组长似乎是个懂农业的。
  钱淑兰笑笑,“咱们选的鸡苗都是有讲究的,一定要当天下的蛋,然后给母鸡抱窝……总之要精养。”
  高组长听了若有所思。
  钱淑兰紧接道,“这法子因地制宜,并不适用于所有地方。所以还是要看水土的。有的地方适合种苹果,有的地方适合种橘子,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养鸡也是一样的。得要看水土气候。也许在别的地方这样抱窝,小鸡仔不是很健硕。在我们这边就很好。”
  高组长听她越说越有道理。他侧头看了一眼旁边这本记得乱糟糟的账目,上面还有好几笔记得不清楚的。
  因为时间久远,王立贵也想不起来了。
  高组长只能把他调查的信息据实以报,顺便还把王家村的养鸡厂表扬了一遍。
  账目查完了,他们开始清仓库,清财物,把大队仓库翻了个底朝天。不过他们也没有查出来有问题的。主要是没人会因为那点东西愿意被人戳脊梁骨!
  这些都弄完之后,工作组就想要举行教育活动。没办法只能把全体社员集中到打谷场开会。
  这种活动都是有步骤的,第一步就是忆苦思甜。
  高组长板着脸,站在打谷场上,顶着寒风,看着下面一个个坐着的社员们。
  没一个人愿意开口的。于是他开始点名。
  第一个居然是何翠兰,她抖着腿站了起来,结结巴巴地问,“咋……咋说呀?”
  高组长担心她不会讲,便开始提醒她,“你就讲讲旧社会的苦和新社会的甜。”
  哦!听他这么一说,何翠兰顿时明白了,她双手捏着衣角,爬上四张课桌拼成的台子,壮着胆子,大着嗓门朝底下喊,“建国前呀……”
  这声吼把众人吓了一大跳。有人差点从凳子上摔下来。
  高组长皱眉,“你不用喊得这么大声,大家都能听得见。”
  何翠兰立刻放低了声音,苦着脸开始诉苦,“建国前呀,我还记得,那大概是59年吧。那日子是真的苦啊,我们大队食堂只能吃稻糠掺的红薯粉……”
  她还没讲完,高组长就大着嗓门喊住了,“哎哎哎,我让你讲旧社会的苦,你耳朵聋啦!”
  被他指着,何翠兰吓得半死,身体瑟瑟发抖。
  王立威见自家媳妇都吓傻了,赶紧站起来替她解围,朝着高组长点头哈腰,“对不起啊,高组长,她就是个棒槌,根本听不懂人话。我来讲!”
  高组长让何翠兰下去,换王立威上来。
  王立威硬着头皮开始讲,“我还记得1954年,咱们这边发大水,东西都被大水冲跑了,就连我平时不离手的烟杆也被冲跑了,我就追在后面跑,我的娘耶,一路上我看到许多许多的死人,男女老少都有,我还看到……”
  高组长气得直跳脚,“你讲得啥!讲得啥!我说的是建国前的苦,1954年是建国前吗?”
  可下面有人小声道,“可1954年是真的苦啊,我们家的娃差点没了。”
  其他人也纷纷附和起来,这个说说自己家丢了啥,那个说吃得有多苦。
  眼见着气氛越来越不对,高组长赶紧拍巴掌赶人。
  突然他眼一亮,指着一个老奶奶,“你来讲!”这人应该是受过地主压迫的,肯定有许多血泪史。
  众人朝他指的方向看去,脸上都有些奇怪,这老太太是谁呀?根本不是他们生产队的人呐。
  这位白发苍苍的老奶奶一点都不发怵,她拄着拐杖颤颤巍巍地走上去,站在台上诉苦:“旧社会的时候,我们穷人过的是猪狗不如的日子啊!公社把家里的东西全都搜刮走了。我们只能到食堂里吃,天天清汤寡水,全家人都得了浮肿病,脚肚子一按一个凼凼啊!……”
  急得高社长把她直往下拉,可老奶奶兴犹未尽,拍着大腿一屁股坐在桌子上,哭得声嘶力竭,“我可怜的儿啊,就是在60年饿死的啊!他死的时候连60斤都没有呀!瘦成皮包骨头啦!”其声凄厉,让人不禁泪下!
  可这诉的什么苦啊,这是诉的“新社会”的苦啊!
  钱淑兰有些纳闷,这人是谁呀?居然大老远跑过来砸场子。她侧头问旁边的人,终于有人认识这人,“这人是离咱们五十里外的青河弯生产队的。那个村子饿死了一半。”
  钱淑兰叹息一声,这个生产队离大栓子那个生产队很近,想来情况也差不多。
  忆苦思甜进行不下去了,高组长进入下一个主题,“咱们来检举腐败分子!”
  底下的人一阵沉默,大家都纷纷低下了头,再也没有了刚才的活泛劲儿。
  高组长微微皱眉,看着站在边上的几个大队干部,脸上都有些审视,“社员们,m主席说阶级斗争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它是一场不可调和的、你死我活的斗争!咱们要清除这些有害蛀虫才能让我们的社会主义道路更加光明,社员们,举起你们的手勇敢地揭发吧。”
  底下的人又是沉默。
  高组长不得不硬着头皮又喊了一次,依旧是没人愿意站出来。
  对牛弹琴的高组长有些恼火,他想了想道,“你们放心!这些人不敢对你们打击报复。”
  底下的人依旧没动静。高组长见举报干部肯定没戏了,就退而求其次,“互相检举揭发也行!有没有谁铺张浪费的!这也是有问题的,只要你们提出来,我们帮他改正,有错就改依旧是好同志。”
  众人张大了嘴。钱淑兰也是一愣。
  铺张浪费?这也算?
  不过大家都饿着肚子呢,谁有那个能力铺张浪费?浪费得起来吗?这纯粹就是瞎扯淡!
  最后高组长这个会开得跟个独角戏似的,草草地结束了。
  作者有话要说:这个□□会是搜罗来的资料,并不是作者独创的。看了很是辛酸。
  今天只有两更,下一更在20点,么么哒!
  第188章
  相比王家村生产大队的平静无波,外面已经是惊涛骇浪了。
  因为之前许多生产队大队长虚报产量搞浮夸,交的公粮严重不足。账目记得乱七八糟的,许多大队干部落了马!有的是账目有问题,有的是群众举报!
  钱淑兰便趁着形势还算清明就写了一封举报信给入驻公社的工作组。
  信中指出周三里在当大队长的时候,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按照以往的经验种田,却被乔田宝这个农技员扣了大帽子。
  之前的中央会议中,许多领导都为大跃·进和三年饥·荒做了自我批评,更是对之前下达的文件重新做了修改,不再采用“深耕一尺,翻地十遍”这种方式来做了。
  工作组把这封举报信上报之后,很快得了批复,周三里也恢复了原先的贫下中农成分。周雪梅得知后,对婆婆更加感激了。之前婆婆跟她说的时候,她其实没有报太大的希望。毕竟周社长的位子还坐的很稳,怎么可能会自打嘴巴!
  这些工作组来他们村居然让大家举报大队干部,他们村这大队干部可都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好干部。可这些人却想要在他们头上扣帽子,一定不是好人。
  可婆婆却说,这些人虽然是一杆子打翻一条船,可也不能说他们就没有打过坏人。落马的人中起码有一半确实是罪有因得的。
  钱淑兰记得一开始的四清目的还是好的,想揪出干部队伍里的害群之马,可到后面就被数字帮利用了。以至于后来那十年人人都处于自危之中。不过这些她自然不会告诉周雪梅。她只想利用一开始的短暂清明时候帮周三里洗刷冤屈!
  周雪梅得知这个好消息,心里非常激动!她爹恢复身份了,不用再待在养猪场打扫猪圈了。
  周雪梅带着三个孩子亲自去接她爹。周三里看到女儿和外孙,眼圈瞬间红了,没一会儿就老泪纵横,一个劲儿地哭。
  以前他们都是偷偷见面的,哪里会想到还能有光明正大的一天呢!
  “这是我外孙子吧?”周三里蹲下·身子望着两个长得一摸一样的男孩,哭中带笑的问。
  虽然离得很近,可周三里没跟两个孩子见过面。主要是养猪场蚊蝇太多,而且小孩子嘴巴没把门的,不知道何时就会嚷嚷来,所以直到现在才是第一次见面。
  两个小孩看着跟舅姥爷一样大的老头子有些认生,等他那老树皮一样的手拉着他们的时候,他们都有些紧张,赶紧挣开躲到周雪梅身后,却又对不是很反感,从周雪梅身后探出脑袋好奇地瞅着周三里。
  周雪梅抹了把脸上的眼泪,扶着她爹的胳膊,“爹,咱先回家吃饭吧!”
  周三里摇摇头,“我先去谢谢亲家,这次要不是有她的帮忙,我可能没办法洗清身上的冤屈了!”
  周雪梅笑着应好。
  钱淑兰正在养鸡场里指挥壮劳力们搭鸡圈。周三里洗清冤屈的事儿,她还不知道呢!
  王守泉从公社那里得到第一手消息,回来也只是先告诉周雪梅,毕竟她才是周三里的女儿。
  一路上,周雪梅都在跟周三里介绍他们村的养鸡场,明明住在一个村子,可周三里却很少出来,每天打扫猪圈让他顾不上其他。
  “这么多鸡蛋,天热的时候会不会坏掉?”哪怕周三里已经好几年没过过正常生活,可养鸡的事情还是没有忘掉。
  “不会,我婆婆早就找好供销社了,甚至连省百货大楼都过来订货的。”
  周三里一脸的羡慕。
  ……
  到了养鸡场,两个小家伙老远就看到钱淑兰,她正现在边上看着大伙儿干活,婴儿车就摆在她脚边。
  “小敏妹妹,小敏妹妹……”两个孩子还没到跟前,大老远就争先恐后地喊着。
  钱淑兰听到声音回过头来,发现居然是两个小炮弹。
  这两个孩子的小名,一个叫泡泡,一个叫蛋蛋!
  这名字起出来的时候,钱淑兰挺囧的,可后来一想,等两人长大了,这名字也就不用了。